由民辦教師起步,歷經34年從教生涯,他擁有了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千名骨干校長培養對象、浙江省實驗學校明星校長等榮譽,當多數人將升學率作為主要抓手時,他卻關注學生個性、推行素質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研究。他,就是婺城區人大代表、金師附小校長徐錦生。
“國家的振興需要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而教師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的個性強有力地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要有良好的師表作風,重視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完善,“大手拉小手”,用自己的情感培養學生。”
“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徹底改變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傳統教育觀念,要樹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全面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在長期從教過程中,徐錦生開始珍視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抓住這條主線,對老師,他用感化,激勵等“非智力”手段,實施學術成績激勵機制,培養學術型的教師;對學生,他堅持以素質教育和拓展學生發展空間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自擔任金師附小校長以來,他的“非智力因素”情懷不變,繼續引導教師“走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強調學校教育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現已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內容之一。
徐錦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全社會都來關心關注學生素質教育,以教育為陣地,培育文明和諧的道德風尚,通過教育來推進當今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