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農林局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為主線,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強化產業化經營,強化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強化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經濟呈現了良好發展態勢
今年以來,我區春季糧油作物保持“雙增”,小麥播種面積、油菜播種面積同比去年增4.6%、30.7%。 2008年全區早稻種植面積8.5萬畝,比去年增長6.9%。據調查2008年20畝以上種糧大戶戶數及其種植面積和承包地100畝以上種糧大戶戶數,預計將達到2450戶、9萬畝和41戶。為了切實抓好糧食生產,農林局從抓扶持政策宣傳、抓科技示范推廣、抓農機作業進程、抓服務水平提升四個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會議、電視、報紙等各種形式和輿論媒體切實做好政策宣傳;按照良種、良技、良田、良機相配套的要求,狠抓糧食單產的提高;落實2007年中央和省財政購機補助資金,新增機具,并在蔣堂鎮建立了300余畝農機示范基地;同時,強化統籌協調糧食生產的的全局性工作,切實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維護農民利益。
農林局還大力培育經營主體,深化產業化經營。按照“一業一策一隊伍”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建設特色基地,規范發展經營主體。我區花卉苗木、優質稻米、奶牛乳品、畜禽、果蔬、茶葉、筍竹等七大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2008年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7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2家,市級13家,區級32家。今年,二季度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總產值5.2億元,同比增長10%,占農業總產值的61%,有效帶動了我區農業經濟的增長。另外,全區專業合作組織總數達到90家,其中省級示范性合作社4家,市級示范性合作社4家,星級合作社23家。會員6000余人,帶動農戶1.8萬戶。
在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方面,目前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中的農業普查數據已經全部錄入電腦,進入全面核對階段。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農藥減量控害”和“沃土工程”、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等工作都在有序推進。
農林局局長鄭以聲介紹,下半年,農林局的工作重點為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機制、農業生產保險機制;做好畜禽規模場排泄物治理,不斷擴大設施農業發展規模;并加強林業生態恢復重建工作。
首先要開展高產技術研究,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加快糧食生產結構、品種結構的調整,提高種糧比較效益。加強政策引導,建議土地進行出租或承包,加快土地流轉,形成規模效應,進行集約化生產,切實提高我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其次,在穩定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建立規范有序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促進土地使用權的依法流轉。據了解,目前拋荒現象和冬閑田還普遍存在,加快土地流轉,提高土地利用率勢在必行。所以在土地資源穩定的前提下,要盡量提高土地產出比,強化我區農業生產基礎。
另外,今年我區首次出臺了水稻種植保險政策,這為建立農業保險機制開了個好頭。接下來,還要重點抓好農業政策性保險實施工作,完善和建立健全農業扶持和保險機制,確保農業持續增收。下一步農林局還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調動多方積極性,強化監督檢查,力爭在11月底全面完成畜禽規模場排泄物治理任務。并著重抓好水果、蔬菜等設施農業建設,并在我區多項特色產業中推廣運用。進一步加強林業生態建設,重點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毛竹低產林改造、森林資源二類普查、省經濟林種質資源庫項目、森林防火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