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向全黨發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號召,報告指出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要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區作為一個農業大區,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任務更為艱巨。鄉鎮文化站是農村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是當地政府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鼓舞群眾的得力助手,具有傳播知識、交流信息、推廣技術、收集民情和開展文體活動等功能,對鞏固和發展新農村建設、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推廣和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何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使之更積極有效地推動我區農村文化發展繁榮,是擺在我們文化宣傳工作者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切實提高認識,加大投入力度。鄉鎮文化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文化站建設是責無旁貸的。必須切實加強領導,把鄉鎮文化站建設作為構建和諧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工程來抓,將群眾文化事業發展計劃列入黨委、政府的任期目標;必須堅持文化站的事業性質,確保鄉鎮文化站為群眾服務的方向不變,性質不變,主要職能不變;保證有一定的數量的經費投入,做到專款專用,逐步改變群眾文化活動場地、設備、器材和現代傳媒、網絡等硬件設施嚴重不足的狀態;要將文化站在編在職人員的人員經費與活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解決其后顧之憂;除了積極爭取省市區對鄉鎮文化站的扶持,還要通過社會集資、個人捐款等辦法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民間力量等多渠道參與農村文化建設。
理順各種體制,健全文化隊伍。進一步明晰鄉鎮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的評價標準、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更為剛性的制約和有力的驅動措施;對鄉鎮文化站現有人員進行挖掘培養,加強業務培訓,打破僵化的招聘制度,建立健全人才“能進能出”機制,并定期召開鄉鎮文化工作業務會議,完善加強文化干部的考核獎懲機制,激發文化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文化部門要對鄉鎮文化站實行垂直領導,對人、財、物、事進行集中管理,制止文化專干身兼多職現象,使鄉鎮文化干部職業化。
提高活動質量,滿足群眾需求。“聽不到歌唱、算什么文化站,聽不到鑼鼓響、當什么文化站長”,活動是文化站的生命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催化劑”。一要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農村政策和中心任務及時送進農村的千家萬戶;二要弘揚主旋律,把農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臺,讓農民在娛樂中得到啟發教育和鼓舞;三要抓好家庭文化建設;四要抓好民間文化挖掘利用。
建立長效機制,構建和諧文化。按照“政府支持、培養主體、市場運作、增強活力”的新農村文化建設思路,走“官辦文化”和“民辦文化”相結合的路子;不斷創新新農村文化建設方式,拓寬文化站的“以文補文”功能和生存空間;還要鼓勵農民自辦文化,不斷改進“文藝表演基本靠送”的舊模式,進一步推廣農民文化引導團的做法,搞多種形式的書畫、攝影等各種藝術展覽,創造條件,使群眾自發參加各種音樂、舞蹈和健身健美活動,不斷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推動農村文化的自我發展。
強化城鄉聯動,共享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我區現有文藝家協會、演出團隊的影響帶動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利用農民文化引導團、鄉鎮文化藝術節、農民運動會等載體,利用城市文化資源優勢和輻射作用,加強城鄉文化聯系、互動,通過村村結對、村校結對、村企結對、村戶結對、城鄉結對等模式,通過“廣播村村響”、“雙百結對共建文明”、“東海文化明珠”創建等有效途徑,共享文化信息資源,助推農村文化發展步伐,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
(作者系區委宣傳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