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畝香草“羅勒”收益=7畝水稻收益
“種植水稻不過是每畝1000元的收益,可是種植這個香草,每畝的收益大約有7000元左右,這可就翻了7倍了!”盛根林原本是白龍橋鎮的種糧大戶,但是從去年開始,他放下了水稻,開始種起了香草,并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盛根林種的香草學名叫作丁香羅勒,又名九層塔、蘭香草、金不換等,聞起來,香味很像丁香、松針等植物。在國外,被譽為“香草之王”,而近年來,它還成為了市場上日益走俏的芳香蔬菜品種。
然而,是什么讓他從原先的“種糧大戶” 搖身一變成了現在的“香草大王”?200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盛根林從“奧托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得知了“香草之王”——羅勒。早在1996年,“奧托康”公司就從國外引進了10多個品種,先后開發了保鮮羅勒、冷凍干燥羅勒、羅勒粉、羅勒精油、羅勒保健品等系列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并將羅勒的速凍產品從金華發往澳大利亞,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了解這些情況后,盛根林在心中打起了“算盤”,在過去的27個年頭里,他雖可以算的上是白龍橋的“種糧大戶”,可他明白,種糧每畝年產值1000元左右的收入,遠遠不能讓他發家致富。于是,他開始嘗試種植“香草之王”,沒想到這一種讓他從此與羅勒種下了“不解之緣”。
由于以往并沒有種植香草的經驗,身邊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經驗可以借鑒,所以剛開始種植香草的時候,盛根林也等于從零起步。但是他憑借二十多年的田頭經驗,硬是摸索出了種植香草的好方法。“這種植物非常嬌貴,絕對不能使用農藥,牛糞是最好的天然肥料,這樣種出來的羅勒又大又香。”盛根林說。
今年,盛根林擴大了羅勒的種植,從原先的10多畝擴大到了現在的200多畝,使他成為婺城區種植羅勒面積最大的“香草大王”。“奧托康”公司還與他簽定了收購訂單,加工成半成品后出口澳洲、歐洲等地。至于產量,盛根林說,“天氣熱的時候,每4-5天,就可以采摘香草鮮葉一次,春、秋生長期則在10天左右,最多的時候,我們請了80多名工人,還來不及摘采鮮葉。”
此外,因為羅勒強烈的芳香非常適合運用在烹飪中,市區很多賓館、酒店也紛紛上門收購,將其做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