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要像經營連鎖超市一樣,哪里有田,合作社就到哪里去發展……
編者按:
近三年來,婺城區湯溪鎮群飛糧油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種糧積極性高漲,糧食生產面積逐年擴大。2008年通過土地流轉落實糧食生產面積2100畝,通過社會化服務帶動糧食生產數千畝。幾年的運作下來,初步形成了以合作社為載體,以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為基礎,以注重加工提升品牌為新空間的糧食生產經營模式——“群飛模式”。“群飛模式”進一步促進了農業主體開展大面積的糧食生產。
2008年群飛糧油機械化合作社種糧面積達到了4000多畝,群飛糧油機械化合作社的效益也在穩步提高。社長豐群飛說“種田要像經營連鎖超市一樣,哪里有田,合作社就到哪里去發展,我的群飛品牌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在他的帶領下,群飛糧油機械化合作社成為金華市集聚機械化與糧食生產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合作社,而“群飛模式”也成為一個“傳奇”。
1996年至2004年,豐群飛從一個普通的農機服務者,轉變為既當農機服務者,又承包耕地從事糧食生產。2004年,恰逢國家開始重視農民組織化問題,省市都出臺了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政策,豐群飛抓住時機,聯合其他農機手、糧食生產大戶、組織成立了群飛農機專業合作社,“那時候我們通過資金入股,機械入股的方式,初步解決了發展力量問題。”豐群飛介紹。從2004年成立到2008年,群飛糧油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經過短短的五年時間,已有社員107人,固定資產從19.4萬元增加到現在的358.5萬元,整整增加了18倍,在低盈利的糧食生產領域創造了奇跡。
推行機械化、規模化,打好硬件基礎
機械化與規模化相匹配并集中于同一農業生產主體是當前最有效的結合方式,也是開展大面積糧食生產的硬件基礎。群飛糧油機械化合作社充分運用集聚的物質資源,首先大力推行機械化。合作社現擁有手扶拖拉機、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植保機械、高速插秧機、育秧流水線等多種農機,各類農用機械35臺,從耕作、播種、育秧、插秧到植保、收割等糧食生產各環節實現全程機械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合作社擴大耕種面積成為可能,最終也提高了種糧效益。
同時,合作社農業機械配置的加強,為當地糧食生產面積的穩定與擴大提供了條件。當地不少農民既不愿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自已種糧勞動力又不足,處在種糧與不種糧的邊緣。群飛農機合作社的出現,讓這些農戶毫不費力地種上了糧食,合作社也在服務中提高了農機利用率,增加了收入。
因地制宜建制度,打造軟件系統
除了有比較完善的章程、財務管理制度外,合作社還根據生產經營的實際,通過完善機務管理和修理制度,建立統一服務價格定價機制,建立具有特色的土地流轉新機制,建立田間管理總分負責制度與相應的激勵機制,建立多種形式的社員利益分配機制五個方面逐步完善了生產經營運作制度。而科學的管理制度,高效的激勵機制,提高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為進一步搞好糧食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注入了內在動力。
另外,隨著社員對合作社期望值的增加,群飛糧油機械化合作社把拓展空間作為發展方向。經過近8年的糧食生產實踐,合作社已經具備走向興加工打品牌之路的基礎條件,初步形成了拉長產業鏈,發展糧食加工業,打造糧食綠色品牌的發展思路。
首先是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合作社通過制定包括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生產過程標準,建立標準化生產檢測監督體系,嚴把生產質量控制關。要社員承諾杜絕使用劇毒農藥,盡量減少農藥使用次數,確保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全年聘請農藥使用監督員進行巡回檢查和監督。其次,在提升質量的基礎上,努力打造品牌。申請注冊“群飛”商標,設計了新穎的包裝,以擴大影響。品牌的打造、產業鏈的拉長,必將對合作社今后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