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眾百姓 當好領頭人
林家來是西關街道董宅社區書記兼董宅村經濟合作社社長。2003年他一上任就考慮到董宅村村民長年飲用地下水對身體不利,于是決定投資80余萬元進行飲用水改造。2007年林家來又以高票當選婺城區第七屆人大代表。作為人大代表和社區書記,林家來一直想著如何為百姓辦事,讓居民們生活得更開心、放心。這段時間,他又忙碌著帶領班子成員對董宅老村、王村小區進行村莊規劃和村莊整治。
董宅老村是村莊整治中最難的一個自然村。因為這里居住著150余戶外來拾荒者,成了有名的“垃圾村”。如何改變現狀,林家來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一次次的上門宣傳和進行衛生整治,一年年的投入經費,但都治標不治本。林家來決定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最后討論決定拆遷董宅老村。由于工作的民主、公正、透明度強,加上班子的團結,拆遷工作進展順利,“垃圾村”變成了一個美麗的村莊。而走進王村小區,村口一座2200平方米的集貿市場,村內一幢幢漂亮整齊的新樓,村中管網、電線全部地下鋪設,村莊規劃科學合理。不僅村集體經濟激活了,集貿市場年收入40余萬元,還帶旺了“房東經濟”。林家來說,下一步將配備文體活動設施,建造居民休閑活動廣場。
除了為社區居民服務,林家來還熱心公益事業。從2004年開始,他就陸續資助了金華市的12名貧困學生就讀。2006年,林家來又帶著家人來到貴州省從江縣大洞村,與那里的5名貧困學童結成捐資助學對子。2007年4月28日,在本報刊登《誰來救救患病少年王沈陽》消息的第二天,董宅社區就聯合轄區內的單位舉行了“賣廢品獻愛心”活動。林家來說:“雖然王沈陽不是董宅社區的居民,但獻愛心不分區域,社會各界都有責任來關心他。”2008年,林家來又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2000元,繳納特殊黨費5000元。
林家來被評為金華市開發區優秀共產黨員、連續二屆的金華市優秀規劃員,他所帶領的董宅社區也多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優秀調解委員會、先進居委會、市級文化示范社區、市級衛生社區、創建先進集體等等。林家來告訴記者,這么多年來社區工作不容易,但能由董宅的一名村民組長到全票當選黨總支書記,是董宅老百姓的信任給了他最大的支持。他是社區書記,更是人大代表,他會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這個平臺,把居民滿意不滿意、群眾認可不認可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更好地為百姓服務,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更好地參政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