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30年風云激蕩,30年波瀾壯闊,30年社會巨變,30年長足發(fā)展。改革開放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基本國策,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偉大革命,是對黨和國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業(yè)。為全面回顧婺城改革開放3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婺城區(qū)積極開展“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系列活動。婺城區(qū)新聞傳媒中心組織記者精心選題,深入采寫,記錄三十年來婺城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輝煌成就、城鄉(xiāng)面貌的巨大變化、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本報從今日起,辟出專門版面,陸續(xù)刊出改革開放三十周年“30年30事系列報道”,和讀者一起回顧三十年光輝歷程,展望婺城的美好明天。
按照高產、優(yōu)質、高效、生態(tài)、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yè)發(fā)展方式,推進農業(yè)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加強農業(yè)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yè)產業(yè)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給現代農業(yè)描繪出了一幅藍圖。
在婺城大地上,這幅藍圖正在慢慢展開。
全程機械化,107人種植管理4500多畝土地,土地全年利用,每年糧食畝均產量超過1000公斤……從一臺手扶拖拉機起步,經過10多年的探索,群飛糧油機械化專業(yè)合作社在社長豐群飛的帶領下,探求出一條“規(guī)模+服務+加工糧食經營模式”糧食生產現代化的發(fā)展之路。2008年11月18日,該模式入選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農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典范。
從手扶拖拉機到全程機械化
“點燈不用油,耕地不用牛”。雖然才30出頭,但已經和農田打了10多年交道的豐群飛,這樣形容機械化耕地給老百姓帶來的變化。他回憶說,以前用牛耕地,每天一頭牛頂多能耕作2畝地。用上拖拉機后,一天可以耕作12畝。豐群飛說服家里人,東拼西湊,于1996年花費2000來元錢購買了村里第一臺舊手扶拖拉機,豐群飛從此開始農機手生涯。由于駕駛技術過硬,耕地速度快、質量好,豐群飛很受村民歡迎,活多得忙不過來。許多鄰村村民也來請他幫忙耕地,甚至有些人還托關系求他。那時候豐群飛就想,這個拖拉機很神奇啊,一下子改變了村民千百年來傳統耕作習慣,自己家里耕完后,他還可以為其他人耕地,給家里帶來了額外的收入,不用跑運輸就能賺到錢,看來機械化大有前途啊。
一不做、二不休。豐群飛又添置了兩臺手扶拖拉機和一臺收割機,還聘用了幾個農機手。
2004年,國家、省、市都出臺了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扶持政策,豐群飛抓住時機,聯合其他農機手、糧食生產大戶,組織成立了群飛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社員通過資金入股、機械入股的方式,初步解決了做大的發(fā)展力量問題。
成立了合作社,豐群飛力量一下子大了。2004年“群飛合作社”成立之初盡管只有社員7人,共有收割機、拖拉機等各類農用機械7臺,但是,農田連片承包面積擴大到了425畝,農田連片服務面積達到了1800畝。連片種植和服務讓機械化威力一下子發(fā)揮出來,當年合作社年產值共計29.3萬元,比先前增長了三成以上。
初嘗甜頭,“群飛合作社”社員們加快了發(fā)展步伐。現在,“群飛合作社”建起了工廠化育苗設施、購置了機械化植保設備和高速插秧機,使耕作、播種、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等糧食生產各環(huán)節(jié)實現全程機械化。擁有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植保機械、高速插秧機、育秧流水線等農用機械共35臺,價值350萬元,合計1267馬力。
大片土地集中經營才能讓全程機械化有作為。“群飛合作社”創(chuàng)新土地流轉方式,通過建立一支專門從事采購(租賃)土地的隊伍,奔走在湯溪鎮(zhèn)田間地頭,這樣不論是季節(jié)性的空閑土地,還是愿意長期出租的土地,都能及時地反饋到合作社,進入合作社的租賃程序。這兩種靈活的土地規(guī)模化經營形式收效明顯。要求加入合作社的農民越來越多,目前“群飛合作社”有社員107人,2008年通過土地流轉落實糧食生產面積2100畝,10年時間承包耕地面積擴大了19.4倍。
“群飛合作社”糧食單產也得到不斷提升,平均畝產超過600公斤。另外,實施科學的輪作、套種等集約化種植方式,使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成倍提高,實現全年利用。
從2004年成立到2008年,群飛糧油機械化專業(yè)合作社經過短短的五年時間,固定資產從19.4萬元增加到現在的358.5萬元,整整增加了17倍,這雖然算不上一個財富神話,但在低盈利的糧食生產領域至少也是一個傳奇。
像開連鎖店一樣經營土地
在“群飛合作社”社員腦海里有這樣一幅藍圖:種田要像開連鎖店一樣,為農戶提供菜單式標準化服務,銷售品牌化產品。
2008年初就向“群飛合作社”預訂了“全程服務”的該村村民豐敬南說:“我基本上不用動手,就可以坐等合作社將收割好的5畝地晚稻谷送到家里。而且每年只要付給合作社400元服務費。”
豐群飛介紹,菜單式種糧服務是專門針對不想轉讓土地經營權的農戶推出的,包括育苗、機耕、機插、植保、收割等服務內容。農戶可以向合作社購買任何一項服務或者“全程服務”。為了保證服務質量,“群飛合作社”專門聘請了植保農技人員、育種育苗負責人、專業(yè)農機手等專業(yè)人才,設定了項目責任技術員,負責各項服務質量監(jiān)管工作,使每一項服務內容都有作業(yè)標準。2008年,“群飛合作社”就有兩萬多畝次的服務項目被“預訂”,帶動糧食生產3800多畝。
為延長糧食生產產業(yè)鏈,利用合作社豐富的產品資源,2008年初,“群飛合作社”建成了占地4700平方米的糧食加工基地,投資180萬元建成了兩條大米加工流水線。“這條大米加工線建成后,我們合作社4300畝稻谷就能做到自產自銷了。”豐群飛說,他們還注冊了“群飛”商標,發(fā)展糧食銷售。據初步估算,這兩條生產線投產后,不僅將有效延長糧食產業(yè)鏈,而且還能提高合作社生存能力,使合作社每畝耕地的收益從300元增加到400元。一直來,以初級糧食生產為全部經營內容的“群飛合作社”即將開始新一輪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