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未上過學的八旬老人,竟然出了詩集《晚晴吟》。她就是城北街道祝豐亭社區的嚴靜老人,她說,寫詩已是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聽說城北街道祝豐亭社區有位從未上過學的八旬老人出了詩集,記者驚訝之余拜訪了她。走進老人的家, 4個書柜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晚晴吟》就是老人的詩歌集。老人姓嚴名靜,她告訴記者,去年孩子們從她寫的1000多首詩詞中挑出一部分,為她出了詩集《晚晴吟》,作為送給她八十大壽的生日禮物。
嚴奶奶今年81歲了,娘家系金東區澧浦瑣園村人。命運對她是不公的,當時雖出身在澧浦瑣園嚴姓大戶人家,但從未過上好日子。2歲時父親被土匪殺害,24歲的母親就被逼回娘家守寡,幼小的她從此送給別人當女兒。后來抗日戰爭爆發,養母被日本侵略軍的飛機炸死,她又回到瑣園和祖母一起生活。但她又是幸運的,1952年經人介紹結識了后來成為丈夫的武順法。嚴奶奶說,與老伴相處四十多年,雖然平淡,但也甜蜜,丈夫十分體貼她,兒女們十分孝順,兒孫繞膝,四世同堂,享受著天倫之樂。1999年,丈夫突然去世,讓嚴奶奶十分傷心,每天足不出戶,看著相片發呆,兒女們十分擔心。2000年初,兒女們考慮再三,給她在市老年大學報名交了學費,讓嚴奶奶出去走走。不忍心拒絕兒女們好意的嚴奶奶只好答應,從此只要老年大學一有課,兒女們就負責接送,從不間斷。
嚴奶奶寫詩就是從上了老年大學之后開始的,坎坷的人生給了她寫作的靈感。經老師的點撥,她把內心深處的思緒變成了一首首詩。詩歌仿佛帶她走進了一片新的天地,使原本憂郁內向的她,漸漸走出陰霾,變成了老年大學的“樂天派”。
嚴奶奶說,詩如其人,通過描寫事物,抒發情懷、談時事、寫親情,字里行間抒發的情感,會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說這話時,81歲的老人仿佛像一個小學生在對著老師說話。她還饒有興致地戴上老花鏡,打開詩集《晚晴吟》給記者念上幾句。老人很肯定地告訴記者,寫詩已是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本詩集已經在籌備當中。“開心生活,快樂寫詩。因為有詩歌,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與幸福。”最后老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