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活動中,城中街道積極克服所轄區域流動攤販多、人流量大、衛生管理難等困難,堅持“健全機制、發動全民,合力參與,整體推動”的工作方法,在不斷深化創衛成果的基礎上,圍繞街道工作重點,積極開展地面路面平整、衛生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成效較為明顯。
“一年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比城市管理工作目標,還有很多方面不夠完善,如環衛保潔機制長效管理問題,兩街、蘭溪門菜場等區域改造的配套秩序建設問題以及如何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激發參與共建的熱情等。”城中街道黨工委書記鄭慧光說,“說到下一步的打算,我們要動員更多的人參與創衛,有的放矢地將存在的問題一一解決。”
要繼續完善相關市政設施,做好硬件基礎準備工作。城中街道地處老城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街道對此進行了集中整理,并對它們進行了包裝,使各社區的創衛工作充滿了文化氣息。如明月樓社區,圍繞社區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決定對市機關宿舍大院從南大門至北大門兩側的墻體進行包裝設計,社區文化設計總主題是“朗如明月,和若清風”,整個方案圍繞三個分主題“高(高以立志)、潔(潔以修身)、和(和以處事)”進行。街道還對轄區內的綠化帶、花壇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擬定了具體的提檔方案,并著手進行了提檔綠化工作。
要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人人有責,個個受益。街道將繼續通過印發資料、入戶宣講、張貼宣傳畫等各種形式宣傳文明理念,培養市民的文明意識,為開展創建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創衛”工作中來,形成全民動員、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要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機制,集思廣益重點解決老大難問題,尋求工作的突破,重點是流動攤販疏導、衛生保潔、“門前三包”等長效機制的建立。衛生面貌是一個城市的“臉面”,是人們精神狀態的“窗口”。街道在原有41名保潔員的基礎上,新增了8名保潔員,并使保潔員工作量更加合理,確保了保潔工作的高標準、高質量,同時要求各社區都制定對保潔員的考核機制,如要求保潔員做到一日兩掃;綠化地帶不能出現白色垃圾,不定期地對綠化帶(壇)進行澆水養護;及時關好垃圾箱的門,保持地面清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