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移民工作中,石埠頭村的進展情況曾一度落后。截至2009年春節,石埠頭村還有59戶村民未簽協議,占了整個移民庫區中未簽協議書村民的64.1%。張有才上任后,該村的移民拆遷工作有了明顯進展。
張有才是石埠頭村人,之前曾當過兩屆村支書。去年4月村兩委換屆,張有才再次當選村支書。上任后,張有才配合工作組,每天晚上都到村民家中走訪、宣傳移民政策,積極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他的出色表現得到了領導的一致認可,但不擅言辭的他只說了一句:“我這是為了百姓好!
張有才文化程度不高,但卻十分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九峰移民工作一開始,張有才便積極響應,第一批從石埠頭村搬遷出來。
在政府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張有才在湯溪鎮建起了一座三層小樓房,平常出門走親訪友方便了不少,最為重要的是,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因此,張有才不斷向村民介紹搬出大山的好處。他說,以前在大山里,路又差又遠,而在湯溪、上邵這些大村,路好、水電設備完善,離金華市區又近,辦廠、打工都很方便,特別是對村里的婦女來說,這些大村里有專職的經紀人,可以更好地發展村里的來料加工業。同時,安置村的居民區實現了城市化的社區管理,安全、舒適度都有了更好的保障。他還說,拆遷時間耽誤得越多,村民享受到的優惠政策就越少,如安置區選址的優先權、水電費等優惠政策都會大打折扣。
為了支持九峰移民工作,張有才還放棄了自己的副業。張有才原本從事奶牛養殖業,由于安置村沒有廠房和養殖基地,他只能賣掉正值產奶高峰期的15頭奶牛,今年一年就少了3萬元左右的收入。今年2月15日工作組進村后,張有才率先將自己在石埠頭村的房子拆掉,這不僅大大鼓舞了工作組成員的士氣,對村民轉變思想觀念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張有才還加強了對村兩委班子的思想教育,團結其內部關系,從而大大提高了村干部的“戰斗力”。在張有才與其他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村中的26位黨員有24位帶頭簽訂了協議。目前,石埠頭村的59戶村民中已有39戶簽訂了協議,工作進展之快讓整個移民工作組成員倍感欣慰。
對于下一步的移民工作,張有才表示,現在,村民的思想已有較大轉變,只要再接再厲,繼續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移民工作一定能夠圓滿完成。(實習生 葉青 見習記者 周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