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婺城區湯溪鎮東祝村的村支書,祝寅飛一直把村子親切地稱為“家”,而他就是“家長”。他說:“我帶著這個家,就要以身作則,把事情辦好。”
地處金西開發區的東祝村,有村民1300余人,但在2001年就被征用了三分之二的土地,村里80%以上的青壯年都在周邊的企業務工。幾年里,農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村子卻沒有發展,甚至連一條象樣的公路都沒有,而且環境還又臟又亂……
2005年,祝寅飛擔任了東祝村的村支書。新官上任三把火,祝寅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村子通上公路。修路就要改造舊房,有的村民不理解。祝寅飛便帶頭拆房,并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地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同時,祝寅飛還帶領村兩委進行村莊整治,成立了村里的老年協會,完善了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使東祝村“大變樣”。
為發展村里的經濟,祝寅飛想到了與企業合作。經過協商,在村民的支持下,村里把100萬元的集體經濟放在企業做為長期投資,年底再分紅。企業的發展是長遠的,每年的分紅也比存銀行來得多,于是村集體每年都有了一筆10多萬元的固定收入。祝寅飛還打算出租村里的荒灘地,每年再為村里增加7萬多元的收入。
此外,祝寅飛以村兩委的名義,和周邊的企業聯系,為一些沒有工作的村民介紹工作,為企業的一些外地職工提供一些出租房,既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又解決了企業用人、職工房緊缺的問題,受到村民的歡迎。
除了擔任村支書,祝寅飛自己還做著汽配生意,但每當村里的工作和自己生意發生“沖突”時,他總是先把大“家”的事處理好。有一次,一個客戶把貨款打到祝寅飛的帳上,但一個多月后還沒收到貨,客戶急得詢問,才得知原來祝寅飛忙著村里的事情根本沒有時間去發貨,客戶一氣之下便斷了生意。對于這些,祝寅飛絲毫沒有抱怨,他總是說:“我當了書記,就得為老百姓做事,這樣,即使以后不當書記了,我也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祝寅飛更是盡心盡責,及時了解百姓呼聲,積極反映社情民意,為百姓多做實事。他多次圍繞婺城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先后向區政協提交《關于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要求建造金西小學》等建議。2007年、2008年,祝寅飛連續兩年被評為區政協優秀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