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走得更遠
——記“個協杯”創業自強獎獲得者戴美英
在婺城區洋埠鎮上,提起越爾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戴美英,幾乎無人不知。這是個做大事的女人,她的身上,兼具大女子處世的泰然自若,和小女子生活的淡定睿智,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她創業的歷程中始終懷著信念——與人為善,她說“與人為善,讓我走得更遠。”不得不說,原本戴美英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可是她的遠見,她的信念和她的努力,讓她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路子。
在2009年的今天,來料加工早已經是一項農村的“全民事業”,然而在1993年的金華農村,來料加工無疑還是很陌生的玩意。戴美英就是從那時開始了她的“來料加工”事業。東方工藝制品廠就是現在越爾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前身,當時,戴美英帶領鎮上的十幾名婦女,做起了家紡、衣架、鏡框等產品的加工,一做就是5年,直到1998年,正式成立越爾工藝品有限公司。到如今,金華越爾工藝品有限公司廠區面積有18000多平方米;專門開發、制造經典床上用品、時尚窗簾、浴簾、休閑靠墊等各類系列家紡產品;有200多名企業員工,700多名農村來料加工者……說起這些,戴美英臉上依然是從容的笑,淡定的神情,眼神卻分明透著睿智。
問起戴美英多年來是承擔著怎樣的壓力,撐起了自己的一片天。戴美英說:“艱辛的日子肯定是有的,當然也會有想過放棄,最深刻的是以前送貨的經歷,交通不方便,但是每次都得親自去,常常去一趟上海送貨來回折騰了兩天,不管刮風下雨都得去,那段日子是最辛苦。”可是當產業越做越大,事業就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業。作為政協委員和一名企業老總,現在的戴美英即使放手不做企業了,也可以過得衣食無憂,可是她說,一旦做了企業就有了社會責任,不但要想到自己,還要想到那些靠越爾吃飯的員工們。現在的越爾光每年支付的手工加工費用就達800多萬元,解決了一大部分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生計問題。“我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但是一定要用心做。我希望越爾能走得更遠,越爾創造的價值,不是我一個人的,還是要多為越爾人著想。”
在戴美英的身上,絲毫看不到一個成功女強人的傲氣,換之的是親切與和善,在越爾,被員工們津津樂道的是和諧的企業氛圍,這和戴美英一貫的“與人為善,為員工所想”是分不開的。越爾的員工里,有不少是外地來的或者身患殘疾,及家庭有困難的,對于這樣的員工,戴美英總是特別“關照”。此外,在越爾,所有的員工都投了各項的保險;越爾給滿一年工齡的外地員工報銷回家探親的路費;越爾每年都會組織全體員工外出旅游;建立員工之家,為外地員工提供休閑娛樂場所……不得不說,戴美英為員工所想的人性化處世是非常值得贊賞的。
經過努力,戴美英的企業獲得了“金華市和諧企業”、“模范企業之家”等榮譽。除此之外,戴美英還榮獲了“市關愛員工企業家”、“市來料加工模范帶頭人”、“全國巾幗標兵”等榮譽。對于這些,戴美英總是謙虛地說:“其實我所做的都是份內的事,想人所想,與人方便,也是給自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