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回顧婺城的發展歷程,伴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婺城實現了從農業大區向初具規模的工業城市核心區邁進的歷史性跨越。而這一跨越,源于婺城區一項科學戰略設想的提出:工業立區、西進開發———同步開發建設婺城新城區和金西開發區。
實踐證明,正是西進開發,我們才發現,原來婺城發展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還有6萬多畝的黃土丘陵等待開發;正是西進開發,婺城工業化、城市化才得以不斷推進,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正是西進開發,婺城經濟才能在市場疲軟的困境中逆勢而起,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今年6月底,婺城新區已落戶項目96個,總投資59億,久保田、萊恩動力、萬里揚等四大項目的引進,對于改變婺城區的工業企業結構規模小的面貌具有重要意義。金西開發區東區、北區黃土丘陵4000多畝土地順利完成政策處理,為婺城工業后發制人、崛起爭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新聞解析】
工業化是人類歷史上生產力重要的變革。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的中期,發達地區已經處在工業化的后期。經濟社會發展歷史表明,工業化是絕大多數區域發展的必由之路,從婺城區的現實而言,工業立區是符合本區在本階段的實際的戰略選擇,而西進開發,正是工業立區的具體實施和體現。
盡管相對于浙江省甚至長三角的其他區域來說,婺城區目前的經濟發展仍然是“深深河谷”,但是浙江省甚至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高度對于婺城區的工業化發展來說,積極整合具有深度潛力的自然性資源,達到工業規模化集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婺城區現有的自然性資源中,經過整體開發的黃土丘陵具有特別重要的“資源性意義”。在浙中城市群區域,企業的密集度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一些區域,比如說義烏的企業溢出效應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此,能夠承接企業溢出的土地就成了最為稀缺的資源。由于農保用地的限制,浙中城市群區域內可以直接承接企業溢出的空間十分緊張,甚至已經形成了眾多企業排隊等候入園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婺城區擁有的大量的不在農保用田范圍的黃土丘陵,在經過適當的平整之后,也就形成了極其寶貴的經濟發展的自然性因素,輔之以適當的招商引資策略,這些丘陵將成為婺城區后發優勢的重要動力。
【新聞啟示】
工業立區是婺城區發展戰略的正確抉擇。而抓住區位優勢,加快要素的集聚是現階段促進婺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實現產業集群與集聚,產業帶的規劃要先行。而產業帶的空間布局一般都是沿著重要交通線進行。在婺城區發展戰略中的兩個重點婺城新城區與金西開發區,產業布局可以形成兩條發展主軸,一是以金西開發區為核,浙贛鐵路與建設中的金西大道為發展軸連接城區(含市經濟開發區),重點集聚醫藥、紡織等產業工業園區,二是沿330國道與金華江、金蘭中線,包括整個婺城新區以及與蘭溪城南區域相連構成第二條發展主軸,這也是金華———蘭溪城市組團的重要連接體。這一發展軸的功能是婺城區的政治、行政中心、商貿服務中心,重點建設集聚汽摩配、食品等產業的產業園區。
與此同時,提高區域研發與創新能力是增強區域經濟活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要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與科研機構相對集中的優勢建立起區、校之間、校企之間對口的密切聯系,建立一支穩定的本地研發、創新人才隊伍,提高區域研發與創新能力。對于高難項目,可以利用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緣優勢,借助于杭州、上海等高校集中度高、科技發達的長三角城市,運用柔性引進等多種方式引進人才為我所用,加快區域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