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的一個人,就這樣走了
———追憶白龍橋鎮已故干部陳祝成
陳祝成,生于1956年2月22日,大專文化,1974年12月參加工作,198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逝世前任白龍橋管理處文書。1992年至2006年,陳祝成曾擔任白龍橋鎮人武部副部長,曾在臨江、古方、讓長、白龍橋四個管理處工作過,擔任過臨江、古方管理處總支委員。35年來,陳祝成在工作上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無論是在部隊服兵役、從事農業生產還是參加青年工作隊,陳祝成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農村工作。工作期間,因工作扎實,業績突出,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他,耐心、勤懇,只要群眾有需要,他都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善良、真誠,在領導和同事們的眼中,他既是一頭任勞任怨、勤奮務實的“老黃牛”,又是大家尊敬的“好搭檔”。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正值壯年的他,會悄無聲息地突然離去。10月9日,白龍橋鎮200多名鎮、村干部默默地送別他們的好同事、好干部———陳祝成。
去年3月,陳祝成不幸查出患有淋巴癌,今年9月29日去世。

同事: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
“多好的一個人啊,就這樣走了,太可惜了。”每次提到陳祝成,白龍橋鎮計生辦主任金志仙總是心痛不已。金志仙既是陳祝成的鄰居,又與陳祝成共事多年。至今,她還清楚地記得2003年冬天,那個經常深夜11點騎著摩托車去讓長村做征地工作的陳祝成。當年,浙贛鐵路復線需要征地,涉及該鎮讓長、清塘下等村莊。金志仙和陳祝成分到一個組。而陳祝成在當地村民中的口碑很好,他個人的工作能力也特別強。“有他在,我們工作順利多了。”金志仙說。
“陳祝成是一個難得的好同志。”白龍橋鎮黨委副書記徐愛娟說,因為工作業績突出,陳祝成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他對待群眾和謁可親,遇有同事在工作或生活上有困難時,總是熱情地給予幫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去年3月,老陳不幸查出患了淋巴癌,每次化療回來,他都在第一時間趕回來上班,說鎮里工作太多,他不能休息。”每次看到陳祝成拖著瘦弱的病軀來上班,徐愛娟都特別的心疼,更為他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而感動。今年,陳祝成的病情惡化,但他在病床上仍然念念不忘管理處的工作。有一次,徐愛娟和白龍橋管理處總支書記程增發去醫院看望他,而陳祝成一看到他們來就內疚地說:“真不好意思,你們這么忙還來看我,等身體稍微好一點,我馬上就回去上班。”聽到這句話,徐愛娟的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提到陳祝成,白龍橋鎮讓長村村支書滕永堅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耐心、實在、細致,做群眾工作勤勤懇懇。2004年到2006年,陳祝成擔任白龍橋鎮人武部副部長,同時擔任讓長村的聯村干部,為村里做了不少事情。“他做工作特別細致。”讓長村民兵連長滕少鋒說,有一次,民兵預備役部隊要到蘭溪去參加高炮演習,出發前,陳祝成花了兩天時間徹底檢查了設備,還睡在倉庫看守設備,以防出現意外。“而且每次鎮里有什么緊急情況,他都身先士卒。抗洪跑在最前面的是他,工廠出現事故,最先組織民兵應急分隊區救災的也是他。”滕少鋒說,“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
群眾:我們就愛聽老陳的話
“雖然他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每件事情,他都會盡其所能做到最好。”讓長村村干部滕瑞淵說。正因如此,陳祝成深受村民愛戴,村里有解決不了難題和難事,到他手里總能迎刃而解。
村民滕健成是個倔脾氣的人,村里要征用土地,由于對一些政策不是很了解,滕健成一直不同意簽訂拆遷協議,很多鎮干部去和他談,他都不接受。陳祝成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做工作,經過耐心細致的解釋和溝通,滕健成才同意征地。滕健成說,對于征用土地搞建設,我們都是支持的。“只是我一直都沒能弄清楚這地到底要怎么征,有些政策不太懂,所以一直不同意。”滕健成說,陳祝成上門后,主動跟他交朋友,不厭其煩地向他講解征用土地的原因和手續,并幫他一起謀劃出路。“老陳說得入情入理,他們的話我聽得進。”滕健成說。
讓長村的低保戶唐季芬不會忘記,在她處于失去丈夫、失去工作,還要撫養兩個上學的女兒,舉步艱難時,是陳祝成幫她申請了低保,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他就是這樣,很會幫助人,會為村民考慮,所以,他的話我們都愛聽。”唐季芬說。
女兒:我和父親相聚的時間很少
見到陳祝成的女兒陳騫是在一個中午。她高挑的個子,白皙的皮膚,左手臂上別著一個黑底翻白的“孝”字,讓人感到她和父親陳祝成深厚的父女情誼。
陳騫說她真不孝,都沒好好地陪過父親,她說,她和父親雖然住在同一屋檐下,卻很少見面。陳祝成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起床了,吃完飯就去上班,這時陳騫還沒起床;晚上十點,陳騫已經睡著了,陳祝成卻還沒回家。“特別是上初中時,我住校,本來在家時間就少,有時候甚至一個月也沒見過父親。”
“我和父親在一起時間最多的就是他住院那段日子了。”陳騫說。當得知自己患了淋巴癌,為了不讓女兒傷心,陳祝成一直瞞著女兒。直到今年7月,陳騫大學畢業回到家才知道父親病情惡化,就一直在醫院陪著父親。
在陳騫的房間,我看到一張他們全家的合影。那是一張大雪初晴后拍的,雪地上一片白茫茫,樹枝上也掛滿了白雪,陳祝成一家三口站在掛滿白雪的灌木后面幸福地笑著,小陳騫幸福地依偎在父母中間。“這是98年拍的的一家合影照,那時我才十四五歲,也是我們家唯一的一張全家福。”說到這里,陳騫已止不住哭了出來。
“我和父親最快樂的時間就是一起包餃子。”陳騫說,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他們一家都會聚在家里,母親搟面,她和父親包餃子。一邊包一邊比賽誰的餃子包得好。誰包得好,誰就多吃幾個,誰包得不好,誰就少吃。
“每次,父親的餃子總是包得很好,所以,我每次都會到他那里搶餃子吃。我們一邊搶一邊吃,總是吃得特別開心。”此時,陳騫的臉上似乎浮現出了當初的快樂。
“那時候,這個屋子里充滿歡聲笑語,現在,這一切都已不再。”說到這里,陳騫擦著紅腫的眼眶,“我會永遠懷念我的父親,雖然他陪我的時間少,但在我心中,他是最好的父親。”
后記:雖然沒見過生前的陳祝成本人,但是數天的采訪,他的形象漸漸在我腦中清晰起來。真誠、善良、肯干、能力強、有決心、有毅力……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談到他,人們總是這樣說。我想,這樣一個人的逝去,必定會讓很多人感到惋惜,但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永遠懷念老陳,永遠記得這名普普通通的鄉鎮干部,在推動白龍橋鎮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