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第四屆精神文明建設“草根獎”頒獎典禮側記
32位獲獎者,他們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踐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用自己的赤子之心,描繪出人間最美麗的道德風景,讓我們向這些道德模范致以崇高的敬意!
昨天下午3時,柳湖小學操場上,愛意濃濃,敬意濃濃,伴隨著陣陣雷鳴般的掌聲,一陣歡快的鑼鼓聲后,“草根獎”獎好人的動人場景開始上演——
“下面邀請‘愛心奉獻獎’獲得者登臺領獎……”隨著音樂響起,滿頭銀發的傅自律從鋪著紅地毯的“星光大道”上款款走來,今天的他格外精神,身披紅授帶,邊走還邊向臺下的觀眾揮手致意,舉手投足間透著一份堅定。
八十歲高齡的傅自律是一名退休教師,為收集日軍細菌戰的罪證,他自帶干糧,騎著自行車走遍婺城區、金東區12個鄉鎮,118個村,共調查出被傷害者3032人,房屋被燒20564平方米,將血淋淋的材料寫成請訴狀送到省高院、國家檔案局,填補了我國日軍細菌戰入侵歷史的空白,并編寫《日軍細菌戰調查實錄》警醒后世。2005年3月,傅自律自費與王選一起飛去了日本東京狀告日本政府,使日本政府不得不承認侵略中國用過細菌武器,為遇難同胞贏得了真相,為祖國贏得了尊嚴。
從自娛自樂,到千人唱萬人和;從輔導本鎮文藝隊伍,到四處傳經送寶,盧菊香“香”飄萬里。她的無私分享,讓農民群眾樂起來,讓文化事業發展起來。她帶隊輔導《青松健身操》、《中國功夫扇》、《健身球》、《腰鼓舞》的足跡遍布湯溪鎮幾十個行政村。現在湯溪鎮的文體骨干隊伍已擴建到200支1000余人,參與活動的人員近萬人。接過閃亮的獎杯時,盧菊香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走下頒獎臺,她把獎杯遞給了身旁的丈夫,她動情地說道:“我得這個獎有一半功勞要歸丈夫,沒有他的支持和幫助,我也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以后我還會帶著姐妹們一起唱唱跳跳,讓更多的人樂起來。”
夢想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當這群激情昂揚的“創業自強者”一出場,便贏得了臺下陣陣敬佩的掌聲。其中,優秀殘疾人創業者肖如有特別引人注目。肖如有是湯溪鎮肖家村人。1994年患了風濕病,花去近10萬元醫藥費,才使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他不想拖累父母,決定自食其力。2004年初,回到金華,到一家公司學習電腦維修,希望通過掌握一門技術,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一有空就練習拆裝電腦并經常上網學習和查閱資料,學習、工作都十分賣力。2007年底,產生了自主創業的想法。創業初期非常艱辛,在社會各屆幫助下,“新景”電腦維修部順利開張。他對客戶服務周到,如今,他的維修部在湯溪已小有名氣。他知足感恩,感恩政府和社會各屆的幫助,主動要求取消自己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肖如有說:“別人的幫助只能解決一時之需,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到生存之路。”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企業為家,用不懈的努力推動企業的發展;他們以婺城為故鄉,用真誠的付出建設這方熱土。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貢獻,用卓越的成績,贏得了婺城人民的尊重。當這群優秀外來員工款款走上舞臺,臺下掌聲經久不息。來自江蘇的楊金云便是獲獎者之一。楊金云是金華恒泰塑料有限公司的員工,為保證按時完成客戶訂單,他連續5年扎根在工作崗位上,顧不上回家,妻兒、家人只能寒暑假過來陪他。來金華已經五六年了,今天可以算是他真正意義上逛金華。“非常榮幸自己能夠獲得這個獎,金華是我的第二故鄉,這份獎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會扎根在金華,把我的最好一面留給金華,留給婺城。”楊金云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然而在婺城這片熱土上,和楊金云一樣的外來務工人員還有很多,他們勇敢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他們是平凡的,但是他們為這座陌生而親切的城市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頒獎典禮上,最讓人動容的就是現場播放戴雙月母子的VCR。戴雙月是湯溪鎮中戴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她的兒子戴攀飛6歲時患上了肌營養不良癥。為了給兒子治病,二十多年來,戴雙月一家花光了所有積蓄。為了滿足兒子的求學欲望,十多年來,戴雙月每天風雨無阻地背著兒子去上學。讓她欣慰的是,戴攀飛品學兼優,曾被評為“金華市三好學生”,并考上了臺州學院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獲得第四屆“感動臺州人物提名獎”。為照顧兒子,戴雙月又到臺州伴兒讀書,她自己累體累心,卻無怨無悔,樂觀曠達。她說:“我會一直在兒子身邊保護他,兒子是我生的,兒子要上高山,我就背兒子上山頂,這世上只要有別人能去的地方,我兒子就一定也能去!”不久前,戴攀飛病情加重,休學在家,戴雙月也因為要照料心愛的兒子無法前來領獎。幾天前,婺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蔣獻忠到湯溪中戴看望戴雙月母子,同時把獲獎證書和獎杯授予了她。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當退休教師伊寶廷從同樣是退休教師的第三屆“春泥護花獎”得主范聰球手中接過獎杯時,我們看到的是愛的傳承。是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有了這樣的愛的傳承,我們的社會才處處充滿溫暖,充滿愛意。
不管是辛勞一生的母親胡雪云,還是身殘志堅的胡群偉,甚至是表演節目的金華啟圣學校的孩子們,他們的一言一行深深地觸動著現場每個人的心弦,強烈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四屆草根獎,132個“草根民星”,這是婺城人昨天創造的“草根獎”數字。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婺城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132個絕對不是“草根獎”的最終數字,也許過不了多久,這一數字就會被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