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篇:詩詞歌賦滿庭院
采訪張洪棋,是聽說他有“雕花”的才藝。沒想到,記者走進他的翠竹山居,說明來意。他樂呵呵地表示歡迎后,卻遞來一份手寫材料,抬頭寫著“翠竹山居資料”。仔細一看,記者便被“震”住了,材料里的內容全部圍繞著“翠竹山居”,有回文詩、風花雪月歌、楹聯、四季祝福歌、自然村村名歌(快板詞)等等。一問才知,這些詩詞歌賦,除楹聯中有兩三條屬友人相贈以外,其余均為張洪棋所作。
資料中的翠竹山居便是張洪棋目前的住所,位于羅店鎮建新村寺前自然村。今年65歲的張洪棋是原二輕局退休干部,擁有高中學歷。2003年,他聽說自己的老家寺前將通公路,遂申請將此處的老房屋進行原拆原建,歷時4年多,建成了目前的翠竹山居。資料中近10對各具特色的楹聯,以木雕方式存在于翠竹山居的大門、廊柱,乃至院中所栽的樹木上。
據張洪棋介紹,翠竹山居因屋后有大片竹林,而寺前自然村又屬山區而得名。雖說寺前是張洪棋的老家,可他自22歲參軍入伍開始,30多年未曾在老家常住,戶口也早已遷入城區,如今回鄉建房也只能算“客居”而已。于是有了這一首回文詩:“翠竹山上山竹翠,竹翠山來山翠竹;山上客住客上山,居然天上天然居。秀山青雨青山秀,樓上景色景上樓;雨春逢花逢春雨,花如伊人伊如花。”(注:青雨為出太陽又下雨;雨春為茶花名。)
除了上述回文詩,張洪棋的風花雪月歌同樣描寫翠竹山居的風景如畫。這首歌寫出了翠竹山居春夏秋冬四季之景,將周圍栽種的翠竹、梧桐、茉莉、白蘭、桂花、佛手,以及建筑中仿古而設的馬頭墻均寫入“歌”中,令人分不清是翠竹山居依“歌”而建;亦或此間風景成就了這美妙一“歌”;也許這兩者兼而有之吧。
此外,《建新自然村村名歌》同樣令人稱奇。這首快板詞花費了張洪棋不少心血,首先反復調查、核實確定了建新村原有的72個自然村村名,然后了解各自然村目前情況和曾經擁有的特色,編成84句話,既嵌入所有自然村村名,又體現各村特色,令人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