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患者,曾被醫(yī)生預言“很難活過18歲”。可是,他平安地長到了26歲,而且被醫(yī)生確認至今身體情況仍相對較好。這便是——
母愛制造出生命奇跡
郭聰仙這樣向記者形容“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這是一個讓人越來越絕望的病癥,病情演化就像鈍刀割肉一般,最初像正常人一樣行動,慢慢變得步履蹣跚,再接著需要扶著物品才能移動,然后只能癱在床上,最后心肌逐步衰竭,直至走向死亡!倍@個被學界形象地稱之為“漸冰人”的病癥,不幸地降臨在了郭聰仙的兒子應炳林身上。
今年50歲的郭聰仙是婺城區(qū)乾西鄉(xiāng)黃橋頭村應店自然村村民,她和丈夫育有一女一子,今年26歲的兒子在8歲時查出罹患“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正是因為郭聰仙無私母愛、傾心服侍,制造了應炳林的生命奇跡:這個被醫(yī)生預言很難活過18歲的男孩,頑強地活到了26歲,而且至今身體情況仍相對較好。
郭聰仙的記憶里,兒子小時候雖然體質較差,經常感冒生病,但聰明、活潑,與其他孩子并沒有任何不同。沒想到,兒子剛上小學,體育老師就在第一時間找家長談話了:“你家孩子一跑步就摔跤,似乎有點不對勁,建議你把孩子送醫(yī)院檢查一下!碑敃r聽到這話,郭聰仙雖然有些不安,卻沒有多想,第二天就將孩子帶到金華一家醫(yī)院做了全面檢查。
醫(yī)院沒查出小炳林有啥大毛病,但血液化驗的結果不理想,醫(yī)生認為他患了肝炎。于是,8歲的小炳林只能暫時休學,接受了長達半年的肝炎治療。半年后,小炳林的病情沒有任何好轉,醫(yī)生覺得不對勁了,再次安排他進行全面檢查。這一次,醫(yī)院有了新的結論:小炳林的癥狀,很可能是“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這一次,雖然還是沒有確診,但讓郭聰仙夫婦有了求醫(yī)方向。很快,小炳林被送往鄭州的一家醫(yī)院進行檢查,確診其罹患“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
兒子的病情確診了,根據醫(yī)院專家的說法,兒子很難活過18歲,他將面臨肌肉無力并慢慢萎縮,接著內臟尤其心臟萎縮,然后隨時死亡。這個像極了死緩的“判決”,讓郭聰仙無法接受,她開始安慰自己,相信奇跡有可能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兒子被確診為‘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最初七八年時間,我一直幻想著他有一天能恢復健康。為此,我傾盡所有,甚至東借西湊,想盡辦法給兒子治病!惫斚苫貞浾f。也因此,她不止一次遇上幫忙介紹“名醫(yī)”、“老中醫(yī)”,想以此騙取錢財的騙子。
郭聰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兒子十四五歲的時候。那一次,一位自稱住在金華市區(qū)的女子“好心”地找上門,說自己認識一位湖南山里出來的老中醫(yī),治療“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有奇方,已經有不少患者被他治愈了。在此人的粲花之舌的鼓吹之下,郭聰仙收拾了行囊,背著兒子與她一起奔赴湖南。出發(fā)之前,此人以“借”的名義,向郭聰仙要了400元錢。沒想到,到了湖南,此人以“到某醫(yī)院聯系該名老中醫(yī)”為由,遲遲未曾返回旅館。心生警惕的郭聰仙因此急急趕往此人所說醫(yī)院,結果一打聽,該醫(yī)院根本沒有以治療“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出名的老中醫(yī)。
于是,郭聰仙馬不停蹄趕回旅館,背起兒子就往當地火車站趕,結果那名女子竟然追了過來!八艽竽懀诤夏沁叺幕疖囌纠镒飞衔液蛢鹤樱辉賱裾f我留在湖南給兒子治病。見我堅決不答應,她又厚著臉皮開口讓我再借些錢給她!碑斎,郭聰仙沒有再拿錢給這名女子,但也沒能將之前的400元要回來,又貼出了金華至湖南往返的費用。因此,直到現在,她提起此事還有些難過和氣憤。
另一方面,一次次的治療并沒有明顯改善兒子的癥狀,郭聰仙只能眼睜睜看著他一步步印證醫(yī)院專家的說法,生活逐漸不能自理。兒子15歲那年,因為摔了一跤,從此再沒能站起來。正是從那時候開始,郭聰仙痛苦地接受兒子已無法痊愈的現實。
其實,郭聰仙是個要強的母親。盡管兒子罹患“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她依然在心里下決心:讓兒子盡可能接受更多教育。于是,在應炳林15歲之前,一直重復著就學和休學治療這兩件事。
小炳林8歲時,每天上學都自己走1.5公里路到學校,直到因病休學;9歲的時候,“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初期癥狀開始出現,走路出現“鴨步”,可在他短暫的復學時間里,郭聰仙依然要求他自己走路上學;病癥慢慢變得嚴重,小炳林的上學之路變成需要人攙扶著走……需要背著走……這攙扶的人、背他前行的人始終是母親郭聰仙。
只是更讓郭聰仙無奈的是,兒子肌肉無力并慢慢萎縮的同時,智力也出現了停滯不前的情況。她告訴記者:“那時候,老師對我兒子很盡心,可教起來卻很費力。對于這一天,我深有體會,因為當時我每天都陪著他做作業(yè)。他動作慢,反應也慢,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有時候要做到晚上10點鐘。我很心疼,但一直鼓勵他堅持下去,直到他15歲那年完全癱在床上,我才改變想法,不再要求他繼續(xù)學業(yè)。”
事實上,直到15歲,應炳林仍在學習小學五年級的課程。郭聰仙接受兒子無法痊愈的現實后,突然心疼起兒子學習的辛苦,決定“既然他隨時有可能面臨死亡,那就不要再強求他的學業(yè),盡量讓他過一些輕松的日子吧”!
原本在郭聰仙的思想中,給兒子“輕松一些的生活”就是在日常照顧周到一些,“讓他想吃什么就能吃得上”。只是這樣的想法,在2009年的時候遇到了“挑戰(zhàn)”。
2009年上半年的一天夜里,家中只有郭聰仙和兒子兩人。睡夢中的郭聰仙突然被兒子痛苦的“啊啊”聲驚醒。她打開燈發(fā)現兒子臉色已經憋得青紫,一副喘不上氣的樣子。郭聰仙立即將兒子扶坐起來,一邊用力壓他的胸口,這時又意外發(fā)現,兒子心臟跳動異常激烈。好一會兒,兒子臉色才有所好轉,呼吸也順暢多了。在兒子的制止下,當夜郭聰仙沒有撥打120急救電話。但她也沒有再合睡,守著兒子至凌晨,然后叫了一輛相熟的出租車,將兒子送往醫(yī)院接受治療。
這一次檢查治療,讓郭聰仙知道,兒子的病癥已經發(fā)展到內臟開始萎縮,繼續(xù)下去將面臨心肌逐步衰竭而死亡。那時候,郭聰仙通過媒體了解到,以兒子的情況,做干細胞移植可以緩解內臟萎縮癥狀。了解到這一信息,她想立即帶兒子到專業(yè)醫(yī)院接受這一治療?墒牵委熧M難倒了她,因為此時,面對僅能緩解癥狀的治療方案,許多親友都開口勸她:算了,讓兒子呆在家里好好守著吧,別再去治了。親友的態(tài)度,讓她無法開口借款。
那段時間,郭聰仙倍受煎熬。丈夫努力賺錢,希望能給兒子多湊一些治療費;她則整夜整夜地警惕著,發(fā)現兒子氣悶了、難受了,立即將兒子扶坐起來,癥狀緩解了,再照料兒子躺下繼續(xù)睡。最嚴重的時候,郭聰仙曾一晚上起來10多次,照顧兒子起臥。
幸運的是,丈夫和她一樣,始終對兒子不離不棄,因此更努力勞作,拼命賺錢并逐漸在花卉苗木生意上做出了一些成績。同時,懂事的女兒也盡可能將自己的工資交給郭聰仙,用于弟弟治病,適婚年齡后,選擇了一個善良、熱心的女婿,主動在經濟上幫助岳父、岳母一家。家人的共同努力,讓應炳林于2009年年底順利住進了西安一家部隊醫(yī)院,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2011年,他又再一次前往該醫(yī)院,接受第二次住院治療。經過這兩次治療,應炳林的病癥果然有所好轉,雖然生活依然無法自理,但內臟萎縮情況有所改善,未再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
郭聰仙說:“西安部隊醫(yī)院的醫(yī)生說,我兒子的身體狀態(tài)是同類患者中比較好的一個。這讓我更有動力,要在今后繼續(xù)盡我所能照顧好他。同時,我也會堅持給他治療。因為我既然生了他,就一定要對他負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