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畜牧業發展紀實
畜牧業是婺城區農業的一大主導產業,特別是生豬業、奶牛業已成為浙江省的主產區,并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等經濟建設中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在政策、資金的大力傾斜下,婺城區畜牧業得到快速發展,同時獲得多項榮譽稱號。2007年我區被評為“浙江省十大畜牧業強區之一”,2008-2011年被列入浙江省生豬調出大縣,2009年被農業部列入全國生豬優勢區域優勢縣。通過標準化建設,全區已認定無公害畜產品基地22個,9個養殖場被認定為“浙江省現代生態示范區”;2個奶牛場被認定為“國家標準化養殖示范場”;4個養殖場被認定為省級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場;7個養殖場被認定為市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全區共有種畜禽場7個,其中省一級種豬場2家,二級種豬場2家,二級種禽場3家。全區已通過“三元合一”星級評定的規模豬場18家,其中四星級3家、三星級7家、二星級8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4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畜牧業生產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畜牧產業支撐作用越來越突出,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中真正發揮了支柱作用。
有利政策引導群眾發展壯大畜牧業
婺城區緊密圍繞“兩區”建設,積極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工作。自去年“兩區”現場會在我區召開后,我區繼續推進示范園區和精品園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湯溪省級生態循環示范區建設,按照“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產品安全化”的生態循環農業要求,采用“牛—沼/有機肥—牧草(茶葉、蔬菜等作物)”的循環模式,實現養殖場排泄物零排放。湯溪省級生態循環示范區和婺城區金帆生豬精品園已通過省級驗收。
據了解,今年4月份,根據市農、財兩局的2012年支農項目申報指南要求,我區組織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規模養殖場進行申報,21個項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18個,種子種苗項目13個)通過材料審查、現場查看、統計匯總,按時完成申報工作。并對2009年中央、省級的各類項目加強了監督檢查。2009-2010年的2個生豬標準化項目和1個奶牛標準化項目已通過驗收。完成10個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公開招標采購了501臺日常動物防疫工作所需的動物疫病診斷儀器設備,并送至羅埠洋埠等10個鄉鎮。通過系列項目建設,不僅完善了養殖場的基礎設施,畜產品質量也進一步得到保障,有效推動了全區生豬(奶牛)養殖的標準化、生態化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同時,我區還積極開展了各項宣傳培訓工作。3月底,在長山鄉舉辦了畜牧“五送”服務暨“趕超發展興牧強農”專題活動,活動有畜牧業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動物疫病防治技術培訓,組織市、區20余名專家進行養殖技術、疫病防治難題現場咨詢活動,并派送資料1200余份。
有效措施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為有效提高畜牧產業發展質量,使畜牧業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我區從多方面下足功夫,使畜牧業在全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是實施動物及動物產品全程監管的有效手段,是切實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我區畜牧業健康發展、保證人民群眾肉食品安全衛生的必然要求。婺城區從2007年開始實施生豬、牛、羊二維碼耳標佩戴,制定《金華市婺城區國家強制免疫疫苗和畜禽標識管理制度》、《婺城區強制免疫苗疫苗管理制度》,通過動物疫病追溯體系操作系統完成動物標識的申領、審批、生產、配送、發放、領用,耳標發放登記到鄉鎮和規模場,通過網絡進行查詢相關情況。目前,全區已全面實施生豬、牛、羊二維碼耳標佩戴。區、各鄉鎮及自免規模豬場、規模奶牛場實行耳標專人管理,由防疫人員負責動物標識的發放和佩戴,動物檢疫人員憑動物標識實施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各環節均建立了發放、申領檔案,確保可追溯性。今年1-5月份,二維碼耳標發放豬耳標219889套、牛耳標9100套、羊耳標100套。目前,我區注冊識讀器94臺,有數據上傳的93臺。
2008年,按照農業部有關要求,確定了全區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生豬生產與防疫動態監測點14個,在溯源門戶網上進行注冊和填寫基本信息,對豬場的相關信息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并及時向每個監測點發放密鑰,確保監測工作順利有序開展,使各規模豬場的信息員能按要求正確上傳各類生產防疫信息,區每月對轄區內監測點上報的信息進行審核,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追溯。
從2010年開始,我區將識讀器的使用及數據的上傳列入了對鄉鎮、村級防疫員的年度工作考核。今年,又下發金婺防指字[2012]2號“婺城區2012年度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和畜產品安全管理考核辦法”、金婺防指字[2012]7號“關于印發《婺城區村級防疫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辦法》的通知”,根據實際免疫、識讀器數據上傳情況,結合防疫檔案建立,發放春秋防疫補助資金和村級防疫員每月的補貼。目前,全區已全面完成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
數字顯示畜牧業助推群眾增收
通過有效的措施,我區畜牧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已經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2011年,我區奶牛存欄16688頭,占金華市奶牛存欄的60%左右,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為我省最大的奶牛養殖區。主要集中分布在長山、白龍橋、瑯琊和雅畈等鄉鎮。全區存欄奶牛100頭以上的養殖場(小區)25個,奶站29家,全年牛奶產量51768噸。生豬年末存欄34.34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45萬頭,年出欄生豬50.99萬頭,全年飼養量為85.33萬頭。年出欄2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30個。家禽存欄175.4萬羽,出欄300.75萬羽,全年家禽飼養量476.15萬羽。全區2011年肉類總產量44995.5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1.3%。畜牧總產值達1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全區畜牧業生產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2012年一季度全區肉類總產量為12812.9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9.3%。一季度全區能繁母豬存欄3.59萬頭,較去年同期增長10.8%,再次刷新我區歷史最高水平。生豬存欄35.78萬頭,較去年同期增長28.9%。全區奶牛存欄16499頭,比去年同期增長1.3%,牛奶產量為12807.5噸,較去年同期增長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