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一批人在感動著我們,他們都是平凡的基層工作者,他們默默奉獻、任勞任怨,幾十年如一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讓我們走近他們——
——記竹馬鄉動物防疫員潘竹生
當19歲的他從農校學習了動物防疫的基礎知識,開始挎著藥箱在農村挨家挨戶為家畜家禽診療時,或許并沒有預料到,從此動物防疫工作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根主線。如今,作為竹馬鄉政府里唯一的一名動物防疫員,潘竹生常被同事們戲稱為家禽家畜世界里的“網格長”,全鄉的12000多頭豬和4萬多只家禽,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這是熟悉他的同事對他的評價。動物防疫員在很多人眼里并不是個好崗位,走千家、串萬戶,工作量非常大,又是常年都和牲畜打交道,又臟又累,可潘竹生一干就是38年。“老潘這個人,雖然不善言表,平常從來不會張揚自己在工作上的付出,但他這種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的精神真的讓我們都深感佩服,他是真正守護在老百姓身邊、維護大家利益的人。”
葉錦范是竹馬鄉東宅村的一名養豬戶,上周日他家一頭豬病得很嚴重,站都站不起來,心急如焚的他立馬打電話:“老潘,你快來幫忙……”潘竹生正在家中吃中飯,了解情況后立即放下碗筷,推著摩托車出門了。顧不上天氣炎熱,老潘就一路風馳電掣地趕到6公里之外的葉家,測體溫、喂藥、吊瓶……一通忙碌之后,這頭豬的狀態眼看著就好了起來,第二天就能正常進食了。現在市場上一頭生豬至少要賣到一千多元,挽回了損失的葉錦范給老潘送了一筐雞蛋以示謝意,老潘卻連忙搖搖手,直說“不用、不用”。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老潘這個家禽家畜界“網格長”的名頭可不是白來的,除了普通的雞、鴨、豬、牛等禽畜,老潘還能治梅花鹿。幾個月前,郭店村一家養鹿場內,一頭鹿大便出血、站立不穩,老潘看過之后,給吊了三天的鹽水,止血藥、抗生素都用上了,到了第四天,鹿好了,老潘和鹿場主人一樣高興。
為了確保畜產品安全,老潘把運輸產地檢疫做到上門到場到戶仔細檢疫、核實數量和核對免疫標識,從不開隔山證,一旦發現可以病畜,一律不出具檢疫證明。同時做好病死畜禽的監管,在各村各戶廣泛宣傳病死畜禽亂丟亂棄的危害性,要求各養殖戶對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他的努力下,竹馬鄉的動物防疫工作一直走在全區前面,全鄉鮮少發生因動物爆發疫病而使養殖戶蒙受損失的情況,尤為值得稱道的是,自區防治動物疫病指揮部設立“年度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和畜產品管理工作”獎項以來,竹馬鄉已經連續三年獲獎。潘竹生個人也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優秀鄉鎮畜牧獸醫員”等稱號。
如今,年近60的他仍一心撲在工作上,并不斷吸收著新的知識和技能。在他的辦公桌上堆放著一大摞動物防疫工作的專業書籍——《常見豬病臨床診治指南》、《動物疫病防治與檢疫技術》、《基層動物防疫指南》……其中有兩本泛黃得厲害,書頁的邊邊角角有很多破損,看得出來是有些年頭的舊書了。老潘說,這兩本是他19歲上農校時的教材,他一直留著,時不時拿出來翻看,“活到老,學到老,我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只有邊干邊學,才能把這份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