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工記》曰: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用木頭作為建筑材料更讓人感覺溫暖、生長和輪回
木是從地上冒出來,“同本義,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草,下象其根”就是《說文解字》對木的釋義。木還有一個是五行當中的木,土生木,木生火……這些考據類的解釋大家在文獻資料中都能找到。木作為木料來講在古文獻中講到的也非常多,《論語》中寫到朽木不可雕也,然而朽木也有滄桑的美感。沈括《夢溪筆談•活板》中提到木格貯之,這里的木格指的就是家具一類。
因為喜歡木頭,這幾年我也收集了不少的木材。兩米多長的陰沉木、各種各樣的糕餅模具、木頭印章、木頭茶盤、木雕、柜子……我收藏了一個云紋木雕,之所以收藏是覺得它非常美,它不像普通的云紋那樣精美,傳遞出來的是古人經過幾百年的力量美。云本身是一種很柔美的東西,但是它用了一種很粗獷的刀法去處理。之前我在農村里買了兩張房梁料子,楓木的,我把它加工成了桌子。這兩張木料當時買的時候很便宜,五十塊錢,再買個架子一百多,可能很多人去買實木的桌子要花好幾百,但是買不到這么大的楓樹料。前段時間在仙居買了一塊木板“方城之戲”,原先是用白膠粘好的,我把它洗了拆開來想重新做,但是沒想好怎么做。“方城之戲”就是打麻將的意思,有意思的是這塊板上還有電話號碼。我以前還收了很多羅盤,羅盤不是拿來看命的,是拿來看方向和時間的,大大小小的都有很多,但是現在不賣了,因為也沒遇到特別好的,而且基本樣式也都有了。其實玩木頭的話可以玩一個專題,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制法,不同的工匠都能玩。但是真的要玩木頭的話理論性的知識還是必備的,文獻的紀錄、材料的加工方式、傳統的建筑構造等等,比如《考工記》就是一本不錯的選擇。
有生以來血液里帶來的就是木材
我認為木頭有這幾個方面的功用,也就是為什么我要玩這個東西。我自己總結了木之材用、木之器用、木之藥用,木之柴用,大家可能會笑話,怎么這個木頭作為柴火也拿出來講。大木之美用,就是將木頭放到一個美學的高度。
木之材用,主要講的就是木頭用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家具制造的材料。這里面可能跟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因為從考古發現來看,河姆渡時期干欄式建筑的產生,一直都是使用木頭作為建筑材料的。但是在歐洲一般都是選擇石頭作為建筑材料。相比之下,用木頭作為建筑材料更讓人感覺溫暖、生長和輪回。木頭砍伐之后,讓它靜置一兩年的時間,甚至在水里浸泡一年,還能拿來加工成材料,然后拿來建造,建造之后逐漸腐朽,這都是一種生命的輪回。所以中國人建筑材料的選擇可以講到地域的選擇,在中國古代,森林比較繁茂,樹木比較粗壯,可以選擇的材料非常多。像古代在長安、陜北這種地方,黃土高原也是樹木繁茂,只是因為后來的建造將這些材料全部砍伐了。還有中國人喜歡用石頭來建造墓葬,但是不太會用木頭來建造。這就是木石之分。中國傳統建筑使用的都是木材,這是共識,可能有生以來血液里面帶來的就是木材,跟它有親近感。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東冶鎮李家莊的南禪寺,距今12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筑。大殿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然后木頭還運用于傳統建筑中的家具。在古代,不像現在這樣有瓷磚、大理石等這么多的材料選擇來作為建筑之用,也不像現在這樣有這么多的墻紙可以貼,以前主要靠的就是家具的擺設來完成室內裝修。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這么多造型優美的家具,裝飾也非常漂亮,再加上花瓶、畫之類的陳設用品組合。
木之器用。我總結出來的一點就是木頭除了不耐火,其他都可以拿來建造。主要涉及到日常用品和樂器,比如古琴,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焦尾琴。日常生活用品中除了鍋不是木頭,因為鍋要用火燒的,其他的都可以用木頭做。用木頭加工成的碗、筷子等等。
木之藥用。中國人對傳統的中草藥非常了解,在《本草綱目》中,像柏樹、杉樹這些平常拿來建筑的材料也具備藥性,常見的楠樹、樟樹、檀香、櫸木也都具備其獨特的藥用價值。檀香大家都非常熟悉,平常會拿來作為傳統熏香。
木之柴用。我覺得這個還是挺有用的。大家肯定都吃過全聚德的烤鴨,烤鴨子的材料就是拿蘋果木當柴燒。很多時候木頭都會給人溫暖的感覺,所以這個功用我一定要提出來說一下。
木之美用。講到木雕,大家也很熟悉,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等,這些在東陽的木雕城非常多,它所選用的多為紫檀、樟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高檔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