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春曉”婺城白龍橋文化書畫展側記
![]() |
涼風拂面,彩蝶飛舞,白沙溪里江水幽幽,白沙溪畔人聲鼎沸。今天,注定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此時此地,“白沙春曉”婺城白龍橋文化書畫展正隆重舉行。
上午9時,開幕式正式啟動,市、區各界領導出席儀式。來自全國各地書畫名家及書畫愛好者們齊聚白沙溪畔,共享此次盛宴。本次書畫展由中共婺城區委宣傳部主辦,浙中書法院、婺城區白龍橋鎮政府承辦,金華市龍灣置業有限公司協辦,邀請了金華乃至全國的眾多書畫家們,以白龍橋、白沙溪為描寫對象,以“白沙春曉”婺城白龍橋文化書畫展為主題,創作出六十余幅精品并在此展出。
“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漲流,每歲田禾無旱田,此鄉農事有余秋。”這是宋代名相王淮在瀏覽白沙溪后寫的一首《白沙溪遺興》。潺潺流淌的金華江支流白沙溪流經白龍橋,不僅流出了白沙溪兩岸的優美自然風光,也留下了白沙老爺盧文臺治水的歷史故事,這是白沙溪的魅力,更是白龍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如果把白龍橋喻作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白沙溪就是她身上的動脈,清澈的河水幾千年來像血液一樣滋潤著這座古鎮。近年來,白龍橋這座古鎮正開始慢慢散發新魅力。如今的白龍橋已發展成經濟實力強勁、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的浙中重鎮、人居生態新城,現在更是婺城區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白沙溪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也是為什么“白沙春曉”婺城白龍橋文化書畫展能匯集全國各地的書畫家們的作品的原因所在,它的舉辦正是印證了白沙溪的魅力。
開幕式后,人們紛紛進入展廳,近距離感受帶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書畫作品!斑@幅楷書寫的真不錯,一筆一劃都很考究,經得起推敲。不僅字好,故事也寫的很好,原來白沙溪還有這么悠久的歷史文化。”市民何仕明在欣賞兩幅小楷書作品前駐足觀賞,他對這兩幅作品頗為欣賞,還用相機將它拍了下來, “我自己平時也喜歡練練書法,聽說今天有書畫展,一大早就坐車過來了!爆F場還有很多像何仕明這樣的人們,有的在品讀書畫作品上白沙溪的故事,有的在端詳書法作品的寫法,還有的干脆將自己喜歡的作品收錄在相機中,留作紀念。
書畫展上,還值得一提的是一幅孟虎雄的小楷作品,這幅作品是今天他不辭辛苦,特地寫好送過來的。整幅小楷作品清雅端莊,無一懈筆,筆筆力透紙背,亦可見筆觸、墨色的變化,在小字中呈現大氣象。現年50歲的孟虎雄堅持練習書法已經有20余年,此次參加書畫展,他說自己不僅能了解到更多的白沙溪文化,也能和前來的書法名家學習交流,提升自己的書法水平。
“書法是傳統的藝術,傳承與發展當地文化是書法院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次活動我們籌備了將近7個月的時間,著手從挖掘發現白龍橋上千年的文化為起點,展覽中的很多內容與白龍橋有關聯!闭阒袝ㄔ焊痹洪L張哲民介紹,此次書畫展有兩大特點,一是參展作品的內容都是作者根據白沙溪這個特定的環境所創作的,充分體現了筆墨當隨時代;二是作品的規格較高,有全國的知名書畫家,在63幅參展作品中,國家級會員(即中國書法協會、中國美術協會)的作品有28幅,省一級會員作品30幅,現年98歲畫家施明德老先生也親自為本次畫展悉心作了一幅山水畫。
此次書畫展通過以傳統書畫再結合多種渠道媒體傳播形式,深入挖掘和開發白龍橋鎮及白沙溪文化根源,讓更多的人了解婺城區白龍橋鎮的桑田巨變,感受白沙溪文化的深遠厚重,共同關注白龍橋美好的發展前景,正是此次書畫展舉辦的意義所在,它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提高婺城書畫藝術創作水平,推動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