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城東街道旌孝街社區主任唐群婷捧著厚厚的一本考勤記錄本笑著說,“十多年了,社區義務巡邏隊的隊員每天堅持巡邏,這些老同志,都是我們社區的寶,有了他們,社區工作都好做了許多。”
“一月八日,轄區各小街小巷衛生情況良好,樓道廣告牛皮癬有所增多。”
“三月二十二日,轄區橋頭垃圾桶太少……”
“七月十二日,最近東郊聯建房、街道宿舍、清風公寓一帶,經常出現小偷,街頭年皮癬有所增多。”
翻開這本厚厚的巡邏記錄本,里面詳細記錄著巡邏隊出勤的情況及巡邏時的所見所聞。社區工作人員曹春香說,“義務巡邏隊自成立以來,沒有一天間斷過,社區衛生、環境、治安等有什么情況,義務巡邏隊會第一時間報告社區。
旌孝街社區義務巡邏隊由21位社區老黨員、企退人員及熱心居民組成,年紀最大的朱荊林老人今年74歲,最小的也有50多歲了。每天上午8:30至10:30和下午3:00至5:00是義務巡邏隊的巡邏時間,他們主要協助社區做好轄區通園小區、人民東路、電大街等路段的巡邏,對巡邏中發現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
65歲的李寶蘭是巡邏隊的成員之一,退休后,老李就當起了社區的義務巡邏員,起初,老李巡邏的范圍就是通園小區,后來社區合并后,老李巡邏的范圍變大了,他每天奔波在社區的各個角落。
“走一圈需要兩小時,有時候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會延遲。”這樣的巡邏,老李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用他自己的話說,“作為退休的老黨員,我要發揮余熱,更要為大家做好服務。”巡邏不像散步那樣愜意,遇到問題需要第一時間解決,衛生、治安、文明,巡邏隊管得十分全面。
“作為義務巡邏員,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要維持社區的治安和衛生,不能馬虎!”說起自己是義務巡邏員,李寶蘭說。前些日子,有居民向他反映,自己所住的房子旁邊由于晚上沒有路燈而遭了賊,問他能不能想辦法幫忙安裝一些路燈。聽了這個情況,李寶蘭馬上回家拿筆寫報告,把寫好的報告交給社區業主委員會,并和老伴多次和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協調。最后,路燈裝上了。
社區工作人員曹春香感慨地說,“社區有了這些熱心的隊員,社區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老人們說句話,大家都愿聽。誰家損壞了綠化,誰家在公共場地里種菜,誰家在門前養起了雞鴨,一般人搖搖頭就過去了,但義務巡邏隊的老人家們不管那么多,他們會直言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