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基層組織建設年,為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服務發展的能力,區委堅持以推進“五星爭創”活動為載體,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晉位升級作為重點,把后進村黨組織集中教育和整頓轉化作為突破口,全力破解基層黨建難題,有力地強化了基層組織建設。在活動推進過程中,全區涌現了一批“示范型”的基層優秀黨組織、一批整頓轉化速度快效果好的一星級二星級黨支部、一批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辦法有實力的村、一批優秀的鎮村基層干部、一批優秀的農村“兩富”帶頭人,從今天起,我們將在《今日婺城》開設“深化‘五星爭創’活動,提升服務發展能力”欄目,重點報道在“五星爭創”活動和村級組織集中教育整頓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代表,通過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我區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為全面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新婺城提供有力保障。
——記婺城區竹馬鄉下張家村黨支部書記錢瑞華
“黃牯頭!”村里人看到錢瑞華,都這樣稱呼他,因為,他的身上,無時不透著一股牛勁,而且他也憑著這股牛勁,創造了農村的一個個奇跡,把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鄉村,改造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木專業村。他就是婺城區竹馬鄉下張家村村支書錢瑞華。
1975年,他從部隊退伍回鄉,擔任竹馬鄉下張家村黨支部書記,至今已33年。在擔任下張家村黨支部書記的30多年里,他把下張家村336戶868人的冷暖時刻掛在心頭。他一切的努力和付出有“績”可證,更有“民”可詢。如今的村莊變成了世界級的茶花大觀園,村民的日子過得像春天里的茶花一樣紅艷。
在村黨支部書記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錢瑞華一心為民謀發展,廉潔自律樹正氣,用自己的畢生精力續寫了一名村黨支部書記的光輝形象。先后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省優秀共產黨員、省科技示范戶等榮譽稱號。
愛著農村這片土地
1975年3月,他當兵滿5年后,帶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離開了部隊這所熔爐,回到了家鄉。現在提起在部隊的生活,他總是表現的非常興奮。在部隊生活的5年里錢瑞華年年受到嘉獎。他說:部隊真的是鍛煉人的好地方。他那種堅韌不拔的性格就是在部隊鍛煉出來的,當時如果繼續留在部隊,他是提拔干部的首位人選。面對走留的抉擇時,他毅然選擇了回到地方,把提干的機會讓給戰友。回到家鄉的第二年就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誰知這一干就是30年。在此期間,由于他工作出色,上級有關部門多次提出要把他調到城里工作。離開農村,去城里工作,在當時對年輕人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他曾心動過,可他想著下張家村這塊生他養他的土地更需要他去帶領大伙去開拓、去改變面貌,這里的父老鄉親期待著早日過上好日子。于是,他義無反顧的決定留在這片土地。
把茶花物種園搬進村
下張家村有三個自然村。他接任村書記的第一年,村集體還有3.6萬元的債務,村民剛過上溫飽生活。村里的情況讓錢瑞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村莊面貌。
1997年他開始嘗試種花,養花種草對他來說也是一竅不通,但是他憑著自己在區生態實驗場掌握的一點知識和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精神,硬是從一名門外漢成為遠近聞名的種養能手,花卉苗木的種養技術水平也在他不斷摸索和積累中有了一定的提高。他刻苦鉆研、精心培育,終于獲得了可喜的回報。初嘗甜頭后,錢瑞華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提出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業,以此增加村民的收入。
思路一變天地寬。為了給村民盡快走富裕之路示范,第二年他從外地引進20戶種花大戶,和村里簽訂了10年的承包合同。錢瑞華說:把土地承包給種花大戶對村民有許多好處,一是增加村里收入,當年以1畝田900斤稻谷的價格承租出去,這樣就解決了村民們眼前的困難;二是引進種花大戶的同時引進了優良的花卉品種,可以促進全村養花種植的快速發展;三是剩余勞動力也可以去種花大戶的基地工作,直接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
如今的下張家村是世界聞名的茶花之鄉,國際山茶物種園就坐落在下張家。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致力于收集、保存、栽培、馴化、育種以及利用山茶屬植物原種的公園式專類園,園內收集山茶物種多達212個,涉及到山茶屬的4個亞屬和18個組別,物種數量占已定名的物種總數的80%。2003年第十六屆國際茶花節在此舉行,吸引了26個國家的300多位外賓來竹馬賞花、品花。
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10多年前,竹馬鄉下張家村還是一個以種植水稻為主的村莊,人均收入四五千元,如今,該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億元村,村民人均收入達5萬多元,10年收入漲10倍。
錢瑞華說,致富的秘訣就在于因地制宜發展花卉苗木產業,把過去的荒山、田地變成“綠色銀行”。
金鳳龍是村里最早搞茶花種植的村民之一,當年靠肩挑走南闖北賣茶花苗木發家致富,1994年花30多萬元建起了村里第一幢三層樓洋房。現在老金在村里有七八十畝茶花種植面積,還在蘭溪等地承包土地種植茶花、紅葉石楠和茶梅等苗木,種植面積達到了1000多畝。“去年一年光是茶花收入就有二三十萬元。全年銷售收入超過700萬元。今年的形勢比去年還好。”
種植花卉苗木比以前單純種稻谷的效益提高了10多倍,全村1000畝土地種植花卉苗木的占了90%以上。336戶農戶全都成為種花養花的行家能手。現在的下張家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花,田間地頭都有苗木,村里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棵茶花一擔谷,一畝茶花一棟樓。”
2011年,通過花木銷售,下張家村成了億元村。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5萬元。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住進了新房子,有的一戶人家就有4輛汽車。
對教育傾注無限深情
種植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錢瑞華又把思路放到了全面改變村莊的面貌。近年來,錢瑞華團結和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加快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從2006年起,先后投資近39萬元對公共場所、水塘、周邊、進村路口等場所進行了綠化,擴大了綠化面積,提高了村莊品位;投資了80萬元對長湖進行河道整治、清除淤泥,并在長湖兩岸種上垂柳和廣玉蘭,使村莊美化提檔升級;投資了20萬元,建起全科醫療室,解決了村民們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難題。
錢瑞華一直關心著農村教育,心系下一代。教育在他心中的分量很重,這從他眾多的榮譽和頭銜中可以看出來,但他最看重的是“鄉中心小學名譽校長”,他說:“一個校長一個學校,一個學校是一代人,耽誤一代人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教育一定要重視,不能疏忽……”2001年他考慮到村里孩子們上學的交通不便,就多次與鄉領導到市交通部門和公交公司聯系,帶著公交公司領導到實地察看行車路線,沒過多久,公交公司就確定專線早晚接送學生上下學。他熱愛公益事業,多次捐資助學,扶貧結對,平時學校開學和教師節,他都要拿來出自己的積蓄捐助貧困學生和慰問教師,累計達10多萬元,就連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的10000元個人獎金和“省優秀共產黨員”的個人獎金5000元也全部捐給了竹馬鄉小學。今年六一兒童節又捐了2300余元。
在他的帶領下,下張家村先后獲得了省級“綠化示范村”、“特色旅游村”、“興林富民示范村”,市級“全面小康示范村”、“一村一品特色村”、“治安安全村”、“綠化示范村”、 “文化示范村”、“生態村”等稱號。在下張家村,村民只要說起錢瑞華,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敬佩地說“他是我們村的領路人,是個只想為村辦事的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