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白龍橋鎮迎龍路上的一家不起眼的修理廠里, 67歲的金良棋赤膊著上身,可汗水還是止不住地淌著。一見到我們,金良棋就笑了,坦蕩地露出他嘴里僅剩的一顆門牙,笑著說:“我的牙齒早就爛光了,醫生說要把根都拔了才能戴假牙,反正都陪英英吃一些煮得爛爛的菜,也用不著牙齒!
金良棋嘴里的“英英”就是比他小一歲的妻子鄭英英,一個已經臥床整整12年的偏癱患者。走進修理廠門衛室改成的一間十多平米的小屋,所有物件一覽無余,鄭英英正背朝我們躺在床上,衣服干凈整潔,腦后的辮子雖然已經花白,但卻被編得有模有樣。只見金良棋找來凳椅讓我們坐下后,就熟練地將妻子翻過身來,臉朝著我們,“英英她只是不能動,腦子還是很清楚的,耳朵也好使,還能含糊地說幾句話!
一番折騰后,金良棋又是滿頭大汗,他一邊將家里唯一的風扇朝向了妻子,一邊對我們說起了他的故事……
青梅竹馬伉儷情深
金良棋出生在金東區源東鄉海拔最高的山村———雙尖村,而鄭英英常常來到外嫁到雙尖村的姑姑家玩耍,兩人從青梅竹馬、情竇初開,到自由戀愛、私定終身,再到談婚論嫁、家庭和睦,走出了一條人人羨慕的愛情之路。
夫妻之間吵架拌嘴在所難免,可他們沒有真正紅過一次臉,也從不吵“隔夜架”。金良棋所在的雙尖村竹馬尖自然村幾乎全村都種茭白,夫妻倆也包了幾畝地種起了茭白,你翻耕來我施肥,小日子過得不富裕卻也有滋有味,隨著四個孩子陸續出生、長大,一切仿佛正朝著幸福前進著。可12年前的一張病單,讓這個家悄然發生了變化。
禍不單行重擔獨扛
12年前,鄭英英的雙手開始不受控制地抖動,金華市人民醫院給出的診斷結果為大腦血管部分粘連,可通過中藥調理控制。之后的一年半時間里,金良棋就有了一個特殊的“生物鐘”,每天早晚兩次,為鄭英英熬中藥。
為了更好地照顧妻子,金良棋茭白不種了,改在家里養蠶,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鄭英英的病情日漸好轉,不僅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還能幫丈夫一起照顧蠶蛹。白天,金良棋上山采桑葉,鄭英英在家養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在夫妻倆覺得苦盡甘來的時候,2003年三月初三,鄭英英不小心坐空,重重地坐在了一塊石頭上,導致尾骨碎裂,加上平日操勞,原先的病情又復發了,鄭英英癱瘓在床不能動彈,這如同一道晴天霹靂,讓這個家庭再次陷入了困境。
心懷感恩攜手夕陽
苦難并沒有壓彎金良棋瘦弱的肩膀。鄭英英臥病在床后,金良棋堅強地站了起來,承擔起遠超人們想象的生活重擔。
每天清晨5點一到,金良棋的人體生物鐘便敲響了。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妻子醒了沒有,沒醒就先搞衛生,醒了就先幫她洗臉、梳頭,然后是做早飯,做好了就一口口地喂,除此之外每隔兩個小時就幫妻子翻一次身,為防止老伴肌肉萎縮,金良棋還堅持每天給鄭英英做康復運動,抬腿、抬胳膊,按摩。天氣好的時候,金良棋就推著輪椅,帶著她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雖然臥床十多年,但鄭英英仍然面色紅潤,從來沒有生過一次褥瘡,身上的衣服永遠是干凈沒有異味的。
12年了,金良棋累彎了腰,熬白了頭,唯一沒有改變的,是臉上始終掛著樂觀的微笑。他說自己很知足,兒子、女兒都非常孝順,照顧妻子也成了一種習慣。
臨走前,我們問鄭英英有什么話想對丈夫說,她轉動眼珠凝視著金良棋的背影,眼眶慢慢泛紅,過了半晌才吃力地含糊說著:“我脾氣不好……”而金良棋則看著無法動彈的妻子說:“只要每天能見到她,我心里就覺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