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檢查 抓考核 督整改
農村基礎設施長效管理機制是為進一步鞏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充分發揮農村基礎設施的功能作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一項重要機制。近年來,白龍橋鎮全面落實農村基礎設施長效管理,于今年8月開始正式將長效管理納入量化考核內容,每個管理處確立一名專項聯系干部,每月不定期下村檢查考核一次,為新農村建設獻力獻策,極大程度上優化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日前,鎮城鄉一體辦和古方管理處的聯系干部一起突擊下村,對古方各村的村莊衛生保潔、村莊連接帶衛生連片保潔、公路及道路兩側衛生保潔、垃圾收集與清運、垃圾處理;公共路燈、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含村排污管網及村口至鎮或城市主管網管道)、公廁、文體設施的維修管理等方面內容進行了檢查考核并計分,記者隨行其中,感受農村變化。
檢查考核的第一站到達古方管理處新昌橋村,干凈的村道讓考核人員頻頻點頭,并仔細對照檢查考核計分表上的考核內容一一打分。不同于別村的露天放置,新昌橋村的健身器材都被安置在了村老祠堂,避風遮雨,保存完好,居住在祠堂里84歲的獨居老人徐彩秋不顧年邁,自掏腰包買掃帚畚箕,承擔起了祠堂的保潔工作,徐彩秋笑著說:“雖然我年紀是大了些,但還干得動,每天村里的孩子一放學就來這里放心地玩耍,我看著也高興。”
到達古方一村,早市已經接近了尾聲,360多平方米的菜市場里熱鬧勁卻依然不減,在攤主們準備收攤子的當口,菜場保潔員也拿起掃把開始清理路面,而已經當了5年村保潔員的村民曹根旺則準時推著垃圾車出現在了垃圾池邊,“菜場有獨立的保潔員,每天他把菜場的垃圾運到垃圾池,而我的任務則是把垃圾池的垃圾通過垃圾車裝運到填埋點。”曹根旺說道。
隨后,一行人來到美麗的大德垅村,這個多年前還被戲稱為“大西部”的偏遠村,如今儼然成為了“世外桃源”,道路干凈整潔,兩旁的農房都建成了精美的別墅,參天的大樹隨處可見,家家戶戶的門前都種著各種綠色植物。在村水渠旁,一輛小型挖土機正在作業,7、8名工人正在對村污水管道進行改造,工程負責人叫彭秀群,就是本村人,據他介紹,該項工程于今年8月底動工,投資30多萬元,涉及管道幾千米,主要用于村民生活生產用水的排放,目前80%以上的管道已經下埋。彭秀群抹了抹臉上的汗水,笑著說:“這個工程承包下來沒賺什么錢,就讓工人們賺個辛苦費,作為大德垅村人,為自己能住在這么美麗的村子,我感到特別自豪。”
風塵仆仆一整天,檢查人員已將古方管理處所轄的12個村都轉了個遍,行程雖滿,考核人員沿途卻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據城鄉一體辦下村干部介紹說,從此次檢查情況來看,大部分村都落實了基礎設施長效管理機制,有明確分工,落實了責任和任務,并在醒目位置張貼了管理制度和負責人名單,村保潔員定時上崗,路面整體比較整潔,但少數綠化帶內有垃圾,河溝、池塘內也有漂浮物。檢查結果將上報城鄉一體辦,并進行通報,聯村干部也會及時下村進行核實并督促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