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多姿多彩
夏姑娘悄悄走遠了,秋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來了,深秋的早晨,蔚藍色的天空,一塵不染。朵朵朝霞,倒映在婺州城市廣場的噴泉內,分外絢麗。
又是一天的開始,迎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婺州城市廣場上也熱鬧開來了。伴著悠揚的樂聲,每天早上8點,退休教師莊燕釵都會來到婺州城市廣場,跟大伙一起晨練。“晨練讓我顯得更年輕,自我感覺神清氣爽,渾身有勁,更加有活力。”她爽朗地笑了。
1997年,廣場舞開始興起。鄭愛平被鄰居拉去小廣場晨練。看著人們踏著舞步,她被那輕松的氛圍所吸引。去看了第三次,鄭愛平就加入了健身的隊伍。那以后,便跳得一發不可收拾。從她的言談之中,讓人感受最深的是她對老年隊伍的熱愛。“白龍橋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居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異彩紛呈,生活在這里,住得舒心,每天都很開心。”鄭愛平如是說。
談起這些年文化生活的變化,鄭愛平打開了話匣子:“起初只有十幾人,發展到現在有上百人。原先在附近散步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入跳舞的行列。”如今,鄭愛平還成了白龍橋的文藝骨干,負責組織每周2次的集中排練。參加比賽的人不斷增多,蔓延到各個鄉鎮,呈現遍地開花態勢,處處展現了和諧向上的精神風貌。生活水平提高了,居民關注的是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于是,晨練、跳舞各種鍛煉方式漸漸興起。(見習記者葉賽)
百姓生活有滋有味
如今,白龍橋王路蕩村的群眾心里樂開了花,他們說“城里有啥咱有啥”。初秋時節,記者走入王路蕩村,看農村變化,賞鄉村新景,感受農民新生活。“咱現在的日子比城里人還美,住在自己蓋的樓,寬帶、數字電視啥都有,生活很享受。”王路蕩不少村民都發出這樣的感嘆。
“廣場就在家門前,健身設施樣樣全。只要不下田地,鞋子始終不沾泥,城里生活村里見,農民的日子比蜜甜。”村民鄭妙青說出了現在的幸福生活。
今年7月1日,王路蕩村建立了郵政便民服務中心。這兩天,鄭妙青正忙著挨家挨戶送社保繳納單,沒人在家就電話通知。“上門通知到戶,能夠讓村民及時掌握繳費信息。”她開心地說。
為了讓更多的農村群眾從居住條件、環境衛生等各方面能夠得到最直接的實惠,王路蕩村結合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積極實施農村道路硬化工程、有線電視入戶工程,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在硬件設施上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見習記者葉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