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白龍橋鎮黃碧塘村,有個人人夸的女會計,叫盛玉珍。2009年10月,盛玉珍經村民一致票選擔任了該村的會計,工作認真負責的她,同時做到了密切聯系婦女群眾,熱心于婦女兒童工作,經常代表婦女向村委會領導反映婦女的心聲,成為婦女和村委會溝通的橋梁,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然而盛玉珍可不是一名普通的女會計,她還是黃碧塘村的養豬致富帶頭人。
盛玉珍是雅繞村人,與隔壁黃碧塘村的丈夫自由戀愛。回憶起以前,那時的黃碧塘村只能用“臟亂差”來形容,村路窄到只允許一人通行,在父母的強烈反對下,盛玉珍還是毅然決然地嫁了,可婚后艱苦的生活讓她傻了眼:“當時如果走在路上掉了錢,一天后再回來找還能找到,因為村子實在太小,村民也少。”但是盛玉珍和丈夫白手起家,從務農到養蜜蜂,再到磚瓦廠開票員,兒子出生后,盛玉珍辭了工作,回家專心帶起了孩子,丈夫在外地開拖拉機搞運輸。
因為丈夫經常不在家,想著家里剩下的飯菜丟了可惜,盛玉珍就從鄰居家里抓了一頭豬仔,鄰居勸她:“只養一頭豬不搶食可長不肥。”盛玉珍就又從鄰居家“借”了一頭,兩層的磚頭房,樓下養豬,樓上睡人,剩菜剩飯再配點豆腐作坊里買來的豆腐渣,兩頭豬仔的個頭是一天比一天大。第一批兩頭豬賣了個好價錢,盛玉珍全部買入,豬欄里就有了四頭小豬仔,養大后賣了的錢又買了六頭,就這樣一輪又一輪賣出買入,盛玉珍的養豬之路越走越寬。
養豬多年,盛玉珍已經與這些肥頭大耳的動物有了特殊感情。有一次,她聽到清塘下村一個養豬戶要把一頭已經懷了孕卻無法站立行走的老母豬送到屠宰場去,她心疼不已,就立馬出錢買了下來,可把豬拉回家后,盛玉珍才知道這困難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多。時值五月,天氣轉熱,蚊蟲也多,因為老母豬無法行走,盛玉珍每天每餐都要一口口地喂食,等豬吃完后,還要把豬嘴邊的殘留擦干凈,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比照顧親人還用心”。就這樣足足喂了半個多月,加上田里的勞作,盛玉珍的身體早已超負荷運作,她終于忍不住對著老母豬說:“我身體吃不消了,食物就放這里,你自己起來吃!”說罷就轉身離開了。到了第二天,盛玉珍到了豬欄里一看,驚奇地發現老母豬真的能自己爬起來吃東西了。
隨著養豬規模越來越大,盛玉珍又重新建造了三間豬舍,截至目前,她的養豬場已有毛豬160余頭,年出欄數達400多頭。曾經吃過文化虧的盛玉珍還在平時認真學習和鉆研起了毛豬飼養技術,成了一名“沒證的獸醫”,并熱心為其他婦女姐妹提供養殖技術輔導和服務,帶領村上婦女共同致富,被村民譽為黃碧塘村的“養豬狀元”。
如今,這么多年的辛苦養殖,有人問她累嗎,盛玉珍想了一下,還是感慨道:“這么多年,說不累是假話,但是看著豬欄的豬,我依然是勁頭十足,我還要用自己多年的經驗,讓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