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社區 完善硬件抓提升
![]() |
2011年7月份,白龍橋玉龍社區掛牌成立,有7年多基層工作經驗的鄭珍珍走馬上任社區書記,回想起彼時的辦公條件,鄭珍珍笑著豎起了四根手指頭:“一間辦公室、一張辦公桌、一臺電腦和一名工作人員。”社區認知度不強,居民普遍反映沒有活動場所。
今年以來,白龍橋鎮玉龍社區陸續投入23萬元用于完善社區硬件設施,如今的社區服務中心無論從服務范圍,還是辦事效率都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縱觀玉龍社區服務功能區塊的劃分,首先突出了“便民”二字。走進社區服務中心,左手邊就是便民服務區,配備有兩名專職工作人員在崗服務;右手邊就是居民活動區,設有健身房和乒乓球室,在健身器材的采購上,社區也充分考慮了老人和孩子的特殊需求;走廊設置了黨務、居務、財務公示欄,兩塊電子顯示屏實時滾動播放著與居民息息相關的政策法規;走到三樓就是辦公區,并建立有居民學校,桌椅、音響、投影儀等設施都已配備,可根據居民的要求,開設學習課程。
“嘀嘀嘀……”玉龍社區便民服務QQ群里又熱鬧開了,這是為了方便與居民的聯系而建立的。“陣地建設陸續進行的過程中,我們在規范管理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通過仔細走訪,社區為每位居民都建立了居民檔案,發放便民服務卡500多份,各項管理制度上墻,并設置了意見箱、工作人員崗位牌和去向牌。由于轄區范圍廣,住戶散、雜的特點,社區把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作為突破口,將轄區劃分為三個網格,建立了“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社會化管理制度,提高社區的凝聚力,重點解決了雙橋小區綜合整治、古廊橋周邊環境衛生及集鎮住戶無序管理問題。
同時,社區還建起了一支志愿者隊伍,辦起了一份社區簡報,建立了AB崗制、首問責任制、預約上門服務制、社區干部聯系小區制、社區公開制等多項管理制度,規范社區管理。接下來,社區將以黨支部建設為龍頭,健全社區組織和制度建設,不斷強化服務功能,加強與轄區單位的共建,活躍社區的文化氛圍,不斷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記者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