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婺城是婺劇的發源地,婺城區一向都十分重視婺劇的發展和傳承,特別是2009年婺城區婺劇促進會成立以來,共發展會員230多名,成立了8個鄉鎮分會,開展了一系列婺劇傳承、推廣和宣傳活動,送戲下鄉累計達360余場,觀眾達40多萬人次,婺劇的傳唱已在婺城大地成燎原之勢。
實現婺劇代代相傳,必須從孩子抓起。婺城區婺劇發展從抓學校、促培育的角度,結合“婺劇進校園”活動,進行特色文化教育,以每年重點發展8所試點學校的速度,目前已實現覆蓋面8000多名學子,已經逐漸成為素質教育的品牌活動。
婺劇發展從娃娃抓起
——婺城區“婺劇進校園”專題調研紀實
近日,婺城區開展“婺劇進校園”專題調研活動,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志龍攜區教育局、區文體局、區婺劇促進會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調研小組,對東市街小學、仙源湖實驗學校,以及湯溪鎮幼兒園、瑯琊鎮幼兒園、白龍橋鎮蒲公英幼兒園、乾西鄉育苗幼兒園4所婺劇試點幼兒園的婺劇普及程度、《花頭臺》演奏隊伍的組建情況展開調研。各試點學校和幼兒園在婺劇活動推廣與開展中,結合當地傳統文化,融合當代音樂元素,都進行了積極的創新,特色明顯,試點工作開展順利。
據了解,婺城區通過“婺劇進校園”、創辦幼兒園婺劇試點等形式,讓更多的青少年和幼兒、學生了解、喜愛婺劇。自“婺劇進校園”活動開展以來,婺城區婺劇促進會會同區委宣傳部、區教文體局擇優挑選,確定了一批“婺劇傳承”試點學校,通過近兩年來組織全區學校婺劇比賽等活動,在全區范圍內掀起教唱婺劇的熱潮,取得了豐碩成果。校園婺劇演唱水平不斷提高,如東市街小學等三所學校的穆桂英掛帥、白蛇傳、宗保招親等折子戲參加了央視戲曲頻道錄制,受到央視《快樂校園》主持人趙保樂的好評。
各試點學校也從內容、形式創新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婺城區仙源湖實驗學校,婺劇已經初步走上規范化道路,并逐漸成為了學校的主要特色之一。2011年底,仙源湖實驗學校成立了由校長直接分管的婺劇特色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婺劇社團,開發婺劇文化校本課程,特別聘請浙江婺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吳淑娟老師到校指導,從婺劇的基礎訓練、身段等基本功開始,逐漸增加到孩子們容易學唱的婺劇經典唱段。2012年下半學期,學校還結合仙源湖的山水及人文特點,開始了本土原創婺劇的創作,制作原創婺歌《醉美仙源》,以婺劇的形式道出了安地這一古老鄉鎮的名勝、物產、人文特色。
2012年6月3日至4日,全省“婺劇進校園”現場會暨金華市第二屆中小學婺劇匯演在婺城區成功舉行,將這一活動發展成為婺城區素質教育的品牌活動,極大地推動了全區“婺劇進校園”工作,也將婺劇在婺城區中小幼各院校中的發展推向了高潮。此前,湯溪幼兒園婺劇節目《抬花轎》的精彩表演讓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10月底,幼兒園剛剛通過浙江省一級幼兒園的檢查評估,作為婺城區優秀幼兒教師培養的搖籃,也將利用資源優勢,積極為推進婺劇的幼兒發展做出努力。
下一步,婺城區將繼續探索婺劇的幼兒、少年的教育模式,進一步開展“婺劇進校園”活動,計劃組織每兩年一次的中小學大型婺劇比賽。在婺劇人才培育工作上,積極提高學生和教師的婺劇認同感,重點培養小學婺劇音樂愛好者,挑選培養優秀婺劇苗子,全面營造婺劇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