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過硬的質量管理體系破解歐盟嚴密的農殘檢測壁壘
在當前外貿生意普遍難做的背景下,浙江采云間茶業有限公司的茶葉出口卻實現了逆勢上揚。日前,一德國客商在收到該公司按要求制作的樣品后,隨即與該公司簽訂了綠茶進口合同。
“根據目前的出口形勢分析,下半年我們出口德國的綠茶總量有望列全國第一。”該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孫曉琴說,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得以破解歐盟嚴密的農殘檢測壁壘,是采云間茶葉俏銷歐盟各國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采云間收獲了管理好源頭帶來的可觀經濟效益,在出口歐盟的道路上愈走愈寬,企業茶葉5年來未發生因農殘問題遭退貨或通報情況。截至目前,企業茶葉出口歐盟51批次,總量514噸,其中出口德國34批次,總量384噸,在出口德國綠茶總量中名列全國第二。
目前,采云間主要利用有機肥沼液滴灌系統、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綠色誘防蟲板等生態化茶園管理方法,已形成了“種—養—沼—肥”的循環生態系統。這很好地控制了茶葉的農殘問題,從源頭確保茶葉質量。
歐盟農殘檢測標準項目由2007年的227項增加到目前的400多項。去年10月1日起,歐盟又對中國進口茶葉實施港口農殘檢測增加了10%抽檢量。企業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態度,及時搜集最新技術壁壘動態信息,積極應對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從而使出口茶葉均達到歐盟最新標準。
采云間茶葉的質量控制也在與國外技術壁壘的不斷比拼中逐步完善。“中國加入WTO后,許多國家對中國茶葉的衛生農殘要求越來越嚴格。”孫曉琴對2006年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仍記憶憂新,“苛刻的技術壁壘出臺后,我們出口日本的茶葉數量下滑幅度很大。”此后,采云間公司轉而開辟標準更加苛刻的歐盟市場,出口量占比從原來的20%提高到80%,并且一路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