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推動西南山區的經濟發展,就必須有效地利用山區資源,開發毛竹資源,真正實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這離不開政府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昨日,婺城區政協委員、民革婺城總支主委胡達之說,“多年來,民革婺城總支一直關注著‘三農’問題,如何推動山區農民脫貧致富也成為全區上下共同關注的話題。”
從2007年開始,民革婺城總支便于塔石鄉高田村結對。6年來,胡達之每年都會帶領民革婺城總支的黨員會走訪慰問高田村,了解山區農民生活、生產情況。在走訪過程中,他發現,婺城區山區毛竹面積有17.95萬畝,而實現低產改造的面積不到20%,不能有效地開發利用山區毛竹資源已然成為制約山區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關注山區經濟發展,把山區農民的呼聲反映上來是我的職責所在。”這些年來,胡達之盡心盡職,圍繞山區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多次撰寫與之有關的提案。
胡達之說,近幾年,雖然政府對山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山區經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但是由于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大,宣傳不到位,山區農業發展缺乏一定的技術支持,導致山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阻礙。
“要想真正地實現脫貧致富,就要先修路。”胡達之告訴記者,要想有效地開發毛竹資源,就必須先修林間道路。對此,他將撰寫提案,建議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要重視對毛竹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山區林間道路的修建工作。同時,要實行山林土地流轉制度,引進大型毛竹和竹筍深加工企業,形成農民加基地加企業的運行模式,提高毛竹和竹筍的附加值,增加山區農民收入,實現西南山區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