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界,他是一位資深名律師,以自己深厚的法律功底和才華服務著社會大眾;作為婺城區政協委員、民盟金華市委員會委員,他關心國家發展,積極參政議政,為政府的民主決策諫諍言、獻良策,其不少調研報告、社情民意得到中央及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采納。他就是嚴亮奇,浙江浙中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今年的“兩會”,嚴亮奇再次成了“高產”委員:為民生需求,他撰寫《關于完善老社區停車管理的幾點建議》等兩件提案;為社會經濟和諧發展,他從法律專業角度,向“兩會”提交了《完善和優化司法環境,打造“婺商回歸”核心競爭力》的建議。更重要的是,針對政協的工作職能、政協委員的履職狀態,他進行了各方面、多層次的調研,作出了《關于建立“365天政協委員”工作機制,促進委員履職常態化、制度化建設的幾點建議》和《關于科學構建政協提案質量評價機制的建議》這兩個“提案中的提案”。
一直以來,政協委員履職往往通過一年一度的政協全委會議來體現,所以很多人覺得“政協委員”只是一種政治榮譽。去年,金華市政協提出了“365天政協委員”的工作理念,這引起了嚴亮奇的思考:如何實現政協委員履職常態化?如何讓政協的工作更有成效、對社會發展更有推動力?為此,他于2012年陸續前往鳳凰山、二七等社區,蔣堂、城西等鄉鎮(街道)進行走訪調研,與當地的政協委員面對面交流、探討,對政協委員的社會需求、民生需求作了深入了解,從而體會到——要讓政協委員履職常態化,必須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我認為,可以通過與鄉鎮(街道)、政府機關對口聯系的制度,暗訪民生監督制度等等,讓政協委員在平時也有發揮作用的空間和平臺。而且一旦實現了‘365天政協委員’,大家能直接接觸社會管理核心問題,了解更細微、更真實的民生情況。這樣,政協委員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所遞交的提案也能更有質量,更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嚴亮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