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鎮”談鄉鎮工作
![]() |
精心為民生事業服務
滕招根:現年59歲,當過6年兵,1978年7月參加工作,在長山鄉擔任過人武干事,之后在東溪(現在的白龍橋管理處)當了7年的人武副部長,2007年,被調到古方管理處,目前分管人武和民政工作。工作以來,榮獲過縣先進民政工作者、區優秀公務員,連續多年被評為鎮優秀黨員。
披荊斬棘建設新農村
4月15日上午8點半,記者走進古方管理處。“老滕,找你的。”管理處的同事一聲吆喝。正在辦公桌前翻閱資料的滕招根笑著抬起頭,露出鑲過的門牙,熱情地招呼記者坐。剛坐下,老滕的電話響了,“對,晚上村里的黨員集中學習。”他回答道。老滕是下邵村的聯村干部。白天村民不在家,就把村里的黨員學習放在晚上。
2011年10月,滕招根被委派為下邵村的聯村干部。“自從老滕來到下邵后,村里開的會比兩年前加起來都多,做的事情也更多了。”村主任邵巧斌告訴記者,有時候晚上開會到10點多才結束,滕招根都是一直堅持到最后。
來到下邵村后,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進行綠化建設和垃圾清理、污水整治、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等新農村建設工作。“俗話說,優美的環境‘三分建、七分管’。”在問及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經驗時,滕招根如是說。目前,下邵村已基本實現了道路硬化、道路兩側的綠化、所有主干道的亮化。為保證全村境內的垃圾日產日清,下邵村還由專人負責清理垃圾和環境維護。“村子美了,大家都喜歡。”村民笑著對記者說。
翻開滕招根的民情日記,上面寫著村里特困群眾和黨員的住址、聯系方式。下大雨或是梅雨季節,滕招根會騎著他的電瓶車,與村兩委一起查看老房子。村上有位農戶家的墻經過雨水沖刷,加上是建造多年的土坯房,墻角開始有脫落倒塌隱患。滕招根便主動上門與農戶協商,但農戶不答應拆除。過幾天又要下雨了,滕招根心理的疙瘩始終未能放下,于是他又來到農戶家中。“如果你不拆,隔壁鄰居從旁邊經過,安全誰負責。”聽到滕招根這么說,看到干部們一次次上門,農戶有些慚愧,當時就同意并對墻進行了拆除。
讓困難家庭應保盡保
有著30多年工作經驗的滕招根,說起在基層的這些年,他意味深長,他說自己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干了民政工作,讓他真正感受到了貧困農民的疾苦,他在心里打定主意:要做些實實在在的事,讓村民看得見、摸得著。
“來到管理處后,民政、人武等工作要管,每天還要下村了解情況,幾乎沒有空余的時間。”他笑笑說。為了確保困難群眾低保工作公平、公正、應保盡保,滕招根常常到村子開展低保戶核查工作,及時掌握低保戶的情況。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數”。上個星期,滕招根在走訪中了解到,古方一村有位農戶享受低保戶待遇,但是如今兒女已經有經濟收入,經過協商該村民同意由上級部門進一步復查確定,把政策給有需要的村民。
滕招根總在關注著有困難的村民和殘疾人。古方一村有位養殖戶,有2000多對種鴿,騰招根向上級部門匯報,給予政策扶持。經過驗收,該養殖戶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補貼,幫他提高經濟效益。有些村民符合低保條件,但沒有納入低保,滕招根就逐一摸底,幫村民申請低保。古方村一位66歲的村民,前幾年,因為心臟不好動過手術,他老伴身體差,唯一的兒子又患了癌癥,這對整個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滕招根在下村走訪中,經過核實了解到這戶家庭的基本收入等情況,第二天,在滕招根的幫助下,這位村民申報了低保。沒過多久,經過上級部門審核后,符合條件同意批準低保。申請通過了,村民拿著雞蛋來到辦公室表示感謝。“按照政策,這是你應該享受的待遇,蛋你拿回去。”滕招根硬是沒有收下。
2006年,那時滕招根在白龍橋管理處分管民政工作。他說,轄區范圍內14個村每戶低保戶的表格、數據等信息一樣都不能少。有一次,為了核實東俞村一位低保戶收入和安居工程辦理,下午4點,滕招根開著電瓶車去東俞,當時經過國道不小心被一個坑絆倒,膝蓋骨受傷了,但他沒有過多考慮,騎上電瓶車往東俞去。到村里找到低保戶,對他的基本情況進行核實并辦理。為了能讓低保戶盡快享受政策,滕招根又趕回管理處做好表格登記,直到5點多他才去醫院。醫生告訴他,膝蓋里有碎骨軟骨,如果再晚一點取,可能會落下殘疾。他卻笑笑,現在沒事就好了。
腿部受傷后,領導讓他在家養傷。“村民來管理處找不到我,只好讓他們來家里了。”他笑著說,“我只想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讓村民得到實在的好處。”住在讓長村的滕招根又在家里“辦公”。雙牌村的一位低保安居老人,申請安居工程住進了新家,望著新房,眼神中露出了喜悅。村民告訴記者,自己原來的房子十分破爛,刮風下雨時,房頂既不遮風,又不擋雨。“幾乎沒法住人了。”后來,安居工程讓他修建起了新房。這位村民看見滕招根,不停地說“感謝黨和政府幫他建起了新房。
(見習記者葉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