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新來婺城區調研“三農”工作時強調:圍繞“精”字抓建設 突出“品”字促提升
昨天上午,市委書記陳一新帶領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來婺城區調研“三農”工作。市委副書記陶誠華,市委常委、秘書長鐘關華,副市長蔡健,婺城區委書記陳曉,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健,副區長王金生等陪同調研。
陳一新首先來到瑯琊特色葡萄精品園和省級龍門特色漁業精品園,樼鹛厣咸丫穲@位于瑯琊鎮水碓村,為婺城區重要的葡萄生產基地,建設總面積1025畝,匯集了國內外葡萄良種30余個,2012年實現總產值1200萬元,該示范點的建設對我市葡萄產業向西片轉移、實現規;、現代化發展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省級龍門特色漁業精品園是婺城區重要的生態鱉養殖基地,占地面積500畝,其中養殖水域面積410畝,年產無公害有機中華鱉60噸,優質中華鱉苗種100萬只,年產值1200多萬,該基地以“優質、高效、生態”為目標,堅持“倡導原生綠色農業、打造鄉土品牌文化”的企業理念,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積極開發名優水產品的引種和養殖實驗,力爭通過五年時間,將精品園打造成國家級中華鱉標準化示范區和農業旅游觀光基地。
陳一新對瑯琊特色葡萄精品園和省級龍門特色漁業精品園的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該園區在婺城區委、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開展多品類、立體化、全生態的經營模式,使園區建設卓有成效。陳一新要求,要堅持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品牌發展的方向,牢固樹立“生態、安全、高效”的理念,圍繞“精”字抓建設,突出“品”字促提升,通過穩定產量、創新模式、綜合開發、打響品牌,做大做強省級特色精品園。
隨后,陳一新來到湯溪鎮佳樂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佳樂、采云間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創建點位于婺城區湯溪鎮,創建點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生態學協調、共生、再循環和能流、物流“雙流通”的原理為指導,采用“!印敛荨钡难h生產模式,實現了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生態化、機械化、高效化、標準化、產業化、長效化等“六化”特征。陳一新指出,種養結合是今后發展現代畜牧業的主導方向,希望示范區能繼續以內外循環為理念實現生態化發展,以良種良法為保障實現高效化生產,以科學管理為手段實現標準化生產,以品牌文化為重點提升產業化水平,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洋埠省級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陳一新向有關人員詢問了解農業經營管理模式,早稻、晚稻種植方式和效益等情況,并實地察看功能區發展建設情況。萬畝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創建點位于婺城區湯溪鎮和洋埠鎮,由洋埠鎮野貓畈和湯溪鎮派溪李畈、黃堂畈3個糧食生產片組成,總面積達12598畝,涉及18個行政村,3986農戶。
陳一新指出,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是發展優質高效農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各部門要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要繼續把農業“兩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平臺,通過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