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洋埠鎮大墳頭村,一輛輛運送魚苗的卡車穿梭于田埂之間,4000多斤鯽魚、白鰱、草魚魚苗被放進了250畝的魚塘?粗畋膩y跳的魚苗,魚塘負責人胡谷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指著不遠處正在建造的兩層建筑說:“那是馬上完工的招待大廳,別看周圍除了魚塘還比較簡陋,再過幾個月這里就是集生態養殖、餐飲娛樂、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省級漁業精品園了。”
這里是位于婺城區洋埠鎮大墳頭村的焦墩魚鱉混養示范基地,由金華市焦墩漁業專業合作社負責實施,該合作社的負責人胡谷軍,同時也是大墳頭村的村書記。
2011年,洋埠鎮政府為更好發揮該村特有的優勢,發展村集體經濟,同時填補洋埠鎮在漁類產業方面空白,特向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申請,成立焦墩名優魚類精品園。同年,正式被列入第四批省級現代漁業精品園區創建點名單。
從當初連年虧損的小戶家庭承包養殖,到如今現代化的省級漁業精品園,洋埠鎮大墳頭村的漁業養殖實現了質的跨越。這樣的華麗逆轉得益于政策扶持,更離不開村領導和漁民們的勤勞品質與創新意識。
2000年合作社創建以來,一直以珍珠養殖為主,起初效益還不錯,后來因為整體市場環境不景氣而一落千丈。于是合作社萌生了改造魚塘的想法。但是由于當時建設標準低,水電路配套不齊全,再加上年久失修,塘壩大多已坍塌,進排水設施不完善,導致塘底淤泥堆積,水質極差。胡谷軍回想道:“別說先進的養殖設備了,連一條像樣的機耕路都沒有。”
于是,在原有設施和傳統養殖模式基礎上,合作社開始進行設施現代化、品種特色化、養殖生態化、質量安全化、管理制度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造。提升設施建設水平,完善養殖設備;引進中華鱉、翹嘴鲌、太陽魚等優質品種;并引入生態混養、養殖尾水生物處理等健康養殖模式,從而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雙改善;在產品質量方面實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也改變了以往散戶養殖、小戶經營的局面。
“水質決定魚的品質”,為改善水質,合作社專門從莘畈引水,結合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將漁業基地提檔升級,在養殖品種結構、養殖技術、管理水平上得到了全面提高,從而實現規;、標準化、生態化的現代漁業目標。
改革很快取得了成效,村集體富裕了,村民口袋鼓了,然而焦墩漁業專業合作又有了“新動作”。胡谷軍心想,周邊鄉鎮都在風風火火地搞農家樂、鄉村游,洋埠鎮雖農業基礎雄厚,卻缺少品牌化的農業觀光項目。
于是依托省級漁業精品園,預算在300萬的洋埠特色漁業觀光項目正式啟動了。目前,面積450平方米,設置15個包廂,具備餐飲、土特產展示等功能的招待大廳已基本完工,各項基礎設施和景觀設計也在建設當中,預計今年6月份正式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