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裝之后甘做農二代
見到鄭浩時,他正在自家葡萄園里抹芽。與記者同行的羅埠鎮農技站站長在園外叫了一聲,鄭浩一聲響亮的“到”逗樂了我們。從大棚鉆出來的他一身迷彩打扮,皮膚黝黑,臉上堆滿了笑容。
鄭浩1988年出生在羅埠一富裕殷實的家庭。2007年,他身著戎裝,背負著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如今,退伍之后的他,每每談起自己的軍營生活,還依然流露出留戀之情。他說:“從最初的不適應,到后來逐漸喜歡上了軍營生活。三年的部隊生活洗去了我身上嬌慣的毛病,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品格。這對我的人生都是一筆財富。”
鄭浩追逐的“葡萄夢”源起于他的父親。2010年,他開始從事專門的葡萄種植工作,并于2012年只身前往云南種植葡萄,家里原本50畝葡萄地就留給了母親一人。作為家里的獨生子,鄭浩了解到父母親的忙碌與辛苦,在三年兵役期滿后選擇回到了家鄉,當起了“農二代”。
剛接手葡萄園時,鄭浩甚至連鋤頭怎么拿都不知道,更別說是種植和管理了。如同“摸著石頭過河”,他還是一步一步學著開始他的葡萄種植之路。為此,鄭浩特意找來了老師傅拜師,學習栽培和管理技術,確保產品質量。“每天早出晚歸的,一天下來比在部隊訓練還辛苦,可是想到自己原本就是新手,如果再不親力親為,勢必學習得更慢。”于是,葡萄園里不論是施肥、灑農藥、除草、修剪枝椏,鄭浩都要自己動手,也真正體會到了作為農民的艱辛。由于種植的面積較大,鄭浩和母親常常忙得不得歇息。“我們的葡萄上市早,大概在6月底采摘,為了搶市場現在一分一秒的時間都要把握!编嵑普f。
身邊沒有繁華,沒有熱鬧、沒有朋友,鄭浩在幾只小狗的陪伴下終日勞作,鄭浩似乎過著同齡人不能理解的生活。但他說:“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堅持。”現在,要談起什么時候給葡萄枝條打藥、施肥、摘心抹芽、果實套袋等管理技術,鄭浩已說得頭頭是道。他說:“種植的葡萄苗通常要經過二、三年的生長和管理才能掛果。但是自己培育的葡萄苗由于管理適當,枝條營養充足,今年就開始掛果,當明年掛果情況會更好。”有規模了才會有更大的效益,產量大了,品質上去了,外地客商自然會找上門來收購。
對于自己的兒子,鄭媽媽說:“我們都很支持兒子的想法,現在這個年代,會選擇種田的年輕人不多,兒子能夠體諒我們父母親的辛苦,回家管理葡萄園,只要他有什么要求和想法提出來,我和他父親都會支持他。”
作為一名“85后”,鄭浩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比起普通農民來,有著更寬廣的市場眼光,鄭浩對自己的創業夢想頗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