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下鄉既方便走訪群眾又低碳環保,還鍛煉了身體,真的是一舉多得。”今年以來,瑯琊鎮黨委積極推動“全科干部,全心服務”工作,倡導“干部騎車下鄉服務”,得到了鎮干部的積極響應。
虞文進,瑯琊鎮人大副主席,瑯琊鎮瑯琊分中心書記,每個星期必須做的事,就是拿著他的筆記本,騎著他的那輛自行車走街串巷,一個村一個村的探訪,遇到問題就停下來,把問題記在他的筆記本上。
徐小軍,瑯琊鎮文化員,下陳村聯村干部,下陳村臨近沙畈鄉,真正處在深山老林中,距離瑯琊鎮20公里,徐小軍每次下村就騎著他那輛自行車,即使騎上一整天他也不覺得累。
徐建華,瑯琊鎮民政助理員,泉口村聯村干部。今年,精品村創建工程是泉口的一項大工程,工作任務重、時間緊、事情多,有時徐建華一天要跑泉口村許多次,最多一天要鎮村來回7次;作為民政助理員,也要經常下村調查看望困難群眾,那輛自行車就是他來回鎮村的主要交通工具。
以上的三位鎮干部只是瑯琊鎮“騎車族”中的一部分。據了解,瑯琊鎮干部騎自行車下村已經成了一種流行。為何選擇自行車而不使用汽車?“騎自行車能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瑯琊鎮干部在騎車下鄉開展群眾工作中嘗到了甜頭。
“村里的房子不像城市里都那么有規劃,房子間的道路通常都是狹窄的,開車只能走大路,有時很難直接到農居,自行車剛好穿梭其中,這樣其實更加方便我們工作,而且作為上世紀的主要交通工具,騎自行車下村能夠有效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有效樹立親民的基層干部形象。”虞文進這樣說道。
“我本身就是搞文化的,在騎車下村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刻了解瑯琊的民風民俗,感受瑯琊深層次的優美。”徐小軍說道。作為瑯琊鎮文化員,徐小軍還時不時的騎著他那輛自行車來到鐵店村,聽聽當地的畬族歌曲或走進鐵店古窯址看守員的家,詢問古窯址近期的情況。
騎著自行車穿梭在鎮村之間的徐建華,總是會被路上遇到的村民叫住,有些是咨詢問題,有些是述說近期的困難,還有些是向他表示他近期的喜悅。下村之余,他也會進入低保戶、五保戶等這些困難群眾家中,詢問身體情況,了解困難。“作為民政員,身患重病無錢可醫的、身體殘疾的、低保戶、五保戶是我接觸最多的,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在物質生活上本身就困難,我只能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不僅是在物質上,也在于精神上。”徐建華深有體會道,“自行車也許只是普通的交通工具,但是我一只腳踏的車踏板,一只腳在地上與村民交談,遠比在汽車上與他們交談更貼心,更親近。”
瑯琊鎮黨委政府鼓勵并提倡鎮干部、大學生“村官”騎車進村入戶,讓群眾“看得見、喊得應、談得上”,零距離接觸群眾,著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基層黨組織。“騎自行車下村做群眾工作能拉近距離,避免了隔著汽車玻璃與群眾交流時的實際距離和心里距離”,瑯琊鎮黨委負責人表示,“干部下鄉不開車,騎自行車訪農戶聽民聲,是瑯琊鎮黨委推動‘全科干部,全心服務’工作的具體舉措。通過開展這項活動,讓更多干部深入群眾,了解群眾。這樣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可以倡導環保、低碳的綠色出行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也是鎮干部積極參與國家級生態鎮創建的一項具體舉措,同時這項活動還促進干部作風轉變,讓機關干部與群眾‘心貼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