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尋舌尖浙江,助力文化強省”,浙師大行知學院商學分院實踐隊以金華為首站,踏上了文化長征之路。7月17日,“舌尖上的浙江”暑期社會實踐隊整裝待發,在金華市人民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出征儀式。
實踐隊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探尋神秘的千年美食“毛坦”,它又稱“麻坦”、“蟠桃果”,由上等糯米與金華本地紅皮毛芋制作而成金華特色傳統糕點,據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是,這一歷史悠久的美味甜點現在卻鮮為人知。
7月19日一早,“舌尖上的浙江”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抵達雅畈,拜訪毛坦制作工藝的第三代傳人65歲的呂芳銀老人。呂芳銀熱情地帶領大家到他制作毛坦的四層樓的作坊去參觀毛坦的制作。
毛坦成品要經過18道工序,生產周期長。糯米和金華毛芋是其重要的原材料,要經過精選、篩選等一系列傳統工序將其制作成胚,最后將胚油炸裹芝麻,包裝檢驗入庫就是成品的正宗“金華毛坦”了。毛坦要具備二十多人參與,分工協作,互相配合,于是隊員們給呂師傅打起了下手。有的人稱重量,有的人擺包裝,有的人刷芝麻,有的人貼標簽,流水線的作業讓實踐隊隊員們忙得不亦樂乎。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隊員們已是大汗淋漓卻沒有一絲懈怠,終于協助呂師傅完成了成品的毛坦。
呂芳銀老人從進入雅畈供銷社蘇孟糕點坊當學徒開始制作毛坦已有41個年頭。經過四十多年的嘗試,他制作的毛坦工藝考究、味道純正。他說這么多年來自己做的其實是虧本買賣,掙不到幾個錢,就是不想把毛坦從自己手里失傳。談及毛坦的現狀,呂芳銀老人說,現在市場上的毛坦都不是純正的口味了,摻雜了許多添加劑,而且價格較便宜,所以正宗“金華毛坦”一直在市場上沒有突破點,得不到發展。面對這種局面,呂芳銀老人頗為著急,他一直奔走于把毛坦申請為老字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也曾想過放棄,又覺得可惜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把金華特產推向市場,讓全國人民知道,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心愿。現在許多生產條件不夠、知道純正毛坦制作工藝的人已不超過三個人,所以他熱切期望能把毛坦的制作方法傳承下去。
呂芳銀老人對實踐隊的孩子們說,現在能有這么多人開始關注毛坦是一件好事情,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認識毛坦這一千年美食,能夠品嘗到它跨越歷史的那種純正甜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