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烏引”送水滋潤婺城
日前,正當湯溪老農戴天德為田里旱情憂心不已時,第三期烏引工程調水到達婺城,解決了他800多畝稻田的干旱危機。據戴天德介紹,之前他用的是莘畈水庫的水,由于莘畈水庫流經區域多,到他那里能用的實在有限,大部分田里還是干旱不減,有部分靠山邊的田甚至有水稻被曬死。這次“烏引”水來得及時,大大緩解了旱情。
據統計,截至8月10日,婺城區日最高氣溫高于37℃以上已達到了24天,之前由于梅雨天氣不明顯,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7月份全區平均降雨量為27.6毫米,比往年同期偏少八成。目前,全區有15個鄉鎮出現旱情,受旱面積達11.2萬畝,少數地區發生了飲水困難。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周仍受強大的副熱帶高壓控制,婺城區將持續晴熱高溫天氣,旱情將有進一步擴大趨勢。
為了使抗旱工作順利進行,婺城區防指辦于7月31日下發了《關于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鄉鎮加強抗旱組織領導,加強水源管理,提升防旱抗旱意識,并組建了6個抗旱服務工作組,分赴各鄉鎮、街道實地了解旱情,指導抗旱工作。8月6日,區防指辦還啟動了抗旱Ⅳ級應急響應,要求有關鄉鎮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建立了旱情、蓄水情況七天一報制度,以便及時了解、掌握各鄉鎮旱情和發展趨勢。
8月9日上午,記者在乾西鄉黃武范村邊的婺江江堤上看到,這一段婺江水位已經很低,有的地方露出了河床。乾西鄉湖頭村村民盛淑軍種了四五畝苗木,現在只有靠每天灌溉才能保住家中苗木。據了解,目前,乾西鄉受旱面積共4000余畝,主要是農戶種植的苗木和蔬菜,全鄉設在婺江邊的60座電灌機埠、74臺抽水機,正24小時不間斷抽水抗旱。目前,全區投入抗旱的機井有78眼,流動抽水泵達2000多臺。
連日的高溫曝曬也讓沙畈水源受到嚴重影響,田地開始大面積干裂,烏云、皂里、高儒等村的村民生活用水也面臨危機。副鄉長戴增榮告訴記者,為了幫助村民解決用水困難,鄉里組成了以書記為組長的抗旱協調組,深入農村進行水源協調,村里還動用了抽水機等抗旱設備為農作物灌溉。部分沒有水源的村,鄉政府也聯系了區水務部門,將派遣送水車為村民定時送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戴增榮說,現在鄉里部分干部常常頂著烈日,進村幫助村民找水、協調用水,梧桐村還成立了村民抗旱灌溉服務隊,村支書包小兵親自帶頭為村民田里灌水。
烏引工程是集農業、工業、生態、發電、旅游和人民生活用水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每年可向灌區供水9000萬立方米。從今年7月11日開始,烏引工程衢州段開始向金華放水,截至目前,兩期“烏引”調水量共計700萬立方米,大大緩解了婺城西部地區干旱問題。自8月6日11時開始,衢州烏溪江水第三次通過金龍交界監測點,進入婺城區境內,預計今年烏引送水量將達到2000萬立方米。據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旱情比往年嚴重,如果有必要,將協調烏引加大送水量,以解婺城農田之“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