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白龍橋鎮抗旱日記
7月以來,連續晴熱高溫天氣,給當前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為切實增強高溫天氣防旱抗旱工作,力爭秋糧獲得好收成,白龍橋鎮、村干部立足實際,深入抗旱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和調解員,積極帶領廣大村民抗旱自救,最大限度地減少旱災損失。
8月6日,天氣:晴,氣溫:40°C
晚稻已經種下去半個多月,單季稻進入孕穗期,這也是水稻需要水分最多的時候。種糧大戶楊桂芳看著白嘩嘩的水流到自家田地里,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
“沒水的話,對水稻影響是很大的,這幾天正是長高長旺的時候。感謝政府部門措施得當。”楊桂芳今年承包稻田600多畝,這幾天每天5臺抽水機輪流抽水。他說,前段時間旱情比較嚴重,人工降雨過后,再加上鎮里采取了抗旱措施,目前大部分稻田里沒有出現斷水情況。
當天下午,驕陽似火,碧空如洗,太陽下的高溫超過40℃。鎮農辦負責人來到東周村指導抗旱,對有水源點的地方發動群眾采取水泵抽水的方式全力自救,群眾自籌資金添置的小型潛水泵、柴油機等灌溉設備也在抗旱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鎮農辦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鎮政府統一調度下,協調金蘭水庫,保障生產用水,實行每隔三天放一次水,日夜放水供應,確保田塊的用水。據統計,為抗旱,今夏各村購置農機具75臺,其中水泵就達55臺,目前白龍橋鎮政府、水利站、各管理處制定了輪水灌溉方案,增大流量,進行分水調節,一定程度緩解了旱情。
8月7日,天氣:晴,氣溫:41°C
面對持續高溫,合理利用水源顯得極為重要。當天是水庫開閘放水的第三天,一大早,鎮干部就與古方管理處、聯村干部,來到下楊、下邵、周家村,現場查看農田灌溉情況。
行走在鄉間小道,農戶們都守在田邊,等待著抽水泵往莊稼地里灌足水。王愛仙是下楊村村民,種了30多年水稻,她說,這么多年了,像這樣的高溫干旱天氣,她沒有遇見過。眼下水稻馬上就要進入抽穗的關鍵時期了,倘若不是水庫放水保障生產,她今年肯定顆粒無收了。
上午9點40分,一行人來到該鎮郭力垅水庫查看情況。據了解,郭力垅水庫是一座總庫容586萬立方米的小水庫,承擔著白龍橋鎮15個行政村6800多畝農田及近1萬畝經濟林的水利灌溉任務。7月份以來,以高溫少雨天氣為主,郭力垅水庫管理委員會立足實際,進一步加強水源管理,積極引蓄,科學調度,高效節約灌溉。目前,郭力垅水庫的水位為55.15米,庫容量523萬立方米。連日來,該水庫有效灌溉范圍內的農田基本得到了保灌。
據農辦負責人介紹,今年入夏以來,降水同往年比明顯減少,目前,已造成該鎮13000多畝農作物受災,其中水田受災3400多畝,旱糧和經濟作物受災面積達9600多畝。面對不同程度的旱情,白龍橋鎮積極應對,及時啟動抗旱應急預案,田間呈現出廣大干群同心協力,頂著烈日,一起排障、調水的忙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