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輛電動自行車、一支筆、一本記事簿,帶上它們,唐海英穿梭在白龍橋龍蟠村的弄堂和小巷,走過了十七年的計生工作路。面對計生這“第一苦差事”,這位龍蟠村育齡婦女們的“知心大姐”,她心懷真誠、苦中作樂,用溝通解開育齡群眾的心結,將服務送到計生戶的家里。
“明天上午參加透環別忘記。”9月12日一早,唐海英騎著電動車穿梭在村上,將第二天參加透環的消息通知到戶。雖是初秋,皮膚被曬得還是會感到微微發燙,上午10點,記者在村辦公樓前見到了唐海英,一身樸素的衣裳,鼻尖上滲著汗珠,頭戴涼帽,腳穿布鞋。
龍蟠村有385戶,育齡婦女356人,其中透環婦女150人,計生任務繁重。唐海英將計生政策宣傳融入生活,有事沒事到村里走走,和姐妹們拉家常、講來意、話道理。17年來,龍蟠村家家都留下了唐海英溫暖而忙碌的身影。每次出門,唐海英會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將育齡婦女的隨查訪情況詳細地記錄下來。由于她想得周全,干得全面,跑得勤快,待人熱情,大伙有話都愿意對她說,有事都愿意托她辦。唐海英漸漸成了計生對象的貼心人。
唐海英除了做好村上計生工作外,每天還要照看自家奶牛場里的160頭奶牛,“奶牛生小牛后,得給它喂紅糖水、益母草膏。奶牛也通人性,你對它好,它也聽話,一天能產五六十斤奶。”唐海英如數家珍地講解著養奶牛的經驗。為了提高奶牛養殖技術,唐海英天天鉆牛棚、學技術、研究飼料配方,在養奶牛方面的超前意識和養殖技巧不斷增強。兩年前,村里奶牛養殖戶多了,唐海英便主動將自己的養殖技術傳授給村民,帶領村民致富。
雖然要兼顧奶牛場,但唐海英每月的計生報表還少不了,一年兩次的透環也少不了。有村民開玩笑地說:“海英姐,難道你有分身術?”她笑著回答:“時間么,擠一擠就有了,首要的還是先把村上的工作做好。”
17年如一日。唐海英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態度,累計入戶登錄信息超過1萬人次。前不久,她在村支部換屆選舉中,被推選為村支委。“只要不把它當難事苦事,真誠溝通,群眾也會將心比心、體恤配合你的。”這是唐海英對計生工作樸素的理解。她個人多次被評為市、區“優秀計生服務員”、“優秀共產黨員”、“雙學雙比”女能手等等。而她卻將這些榮譽歸功于村兩委干部的大力支持和村育齡婦女們的積極配合。如今,龍蟠村計劃生育合格率每年在全鎮名列前茅,“少生優生”、“女兒也防老”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