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人周先生看中了位于白龍橋集鎮金龍路旁的康橋別院小區里一套小戶型房子。他告訴記者,他在白龍橋的企業工作了多年,這幾年,白龍橋鎮發展越來越好,人氣是越來越旺。“小區位置好,環境好,學區也好,尤其是看到白龍橋老鎮區的控規公示后,更堅定了我在這里買房定居的想法,相信以后的發展只會更好。”周先生說道。
連日來,《婺城新區白龍橋區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公示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控規》對白龍橋老鎮區進行了更高的定位:完善、強化老鎮區的商業金融、道路系統、綠化景觀、市政設施等功能,重新塑造老鎮區的形象和品位,打造集行政辦公、商業服務、休閑娛樂、居住于一體的宜居型城鎮綜合區。
白龍橋鎮是金華市“一中兩翼兩三角”城市發展戰略總框架中的一翼,是婺城區政府所在地,也是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近年來,婺城新城區快速發展,僅中心區域就集聚了超過20個新建樓盤,從五星級酒店到城市綜合體等大型配套。伴隨著婺城新城區的發展,白龍橋老鎮區也在隨之變化,集鎮主干道金龍橋拓寬了,白沙春曉、玉龍華府、康橋別院等一批新樓盤相繼開發,居住品位快速提升。但與新城區中心區域相比,人氣雖旺的老鎮區在發展的腳步上似乎還慢了半拍。
“這次控制性詳規的規劃范圍很明確,白龍橋鎮老鎮區,東至紫金南街,南臨浙贛鐵路,西以白沙溪與白門線延長線為界,北以馬海路與金龍路為界,總用地面積為521.58公頃。”婺城新城區管委會有關領導表示,此舉將進一步改造提升鎮區面貌,完善區塊配套基礎設施,提高區塊環境品質。
記者從《控規》上獲悉,此次,白龍橋老鎮區的規劃結構為“一廊、一軸、三心、六片”。“一廊”即規劃區中部東西向步行景觀廊道;“一軸”即貫穿規劃區南北向休閑商業軸線;“三心”是指三個服務中心,分別為行政服務中心、商娛休閑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六片”是指三個居住片區、一個物流倉儲片區、一個生態休閑片區和一個綜合服務片區。
為吸引更多人口入住,規劃居住用地的總面積為225.05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45.3%。規劃區居住用地主要以二類居住用地為主,總體上劃分為東、中、北三大片區。可以預計,未來將有更多新建居住小區在白龍橋出現,宜居型城鎮的配套將更完善。
“我特別關注的是教育,規劃上說,將保留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校和實驗中學,并結合規劃路網進行適當擴建;規劃新建初中一所,辦學規模為24個班;規劃保留實驗小學現狀,并適當向北擴建,辦學規模為24個班;規劃新增小學兩所,分別位于東部居住片區和中部居住片區內,辦學規模分別為36個班和24個班。”一位村民表示,兒子過兩年要上小學了,看到在教育方面有如此的規劃,心里特別高興。
與此同時,控制性詳規也考慮到了,規劃商業服務設施總用地面積18.51公頃。區塊內商業、商務用地主要安排在華龍路周邊區域,娛樂康體用地主要集中在金龍路至環鎮南路之間,沿金華江一直延伸至實驗中學北側的復合主軸兩側布置,并與商業設施綜合開發,形成規劃區內商娛綜合中心。
另外,《控規》明確表示,將采用綠廊滲透、綠軸延續、綠帶穿插、綠心點綴的手法,形成“一廊、一軸、四帶、四心”的綠地系統,進一步打造生態宜居城鎮。“一廊”是指有沿白沙溪和玉山公園組成的綠色生態廊道;“一軸”是指有從婺江一直延續至實驗中學的綠色復合主軸;“四帶”是指沿環鎮南路步行休閑景觀帶、鐵路防護景觀帶、西二環防護景觀帶和桐溪濱水景觀帶;“四心”是指規劃穿區內的兩個節點和兩個標志,分別是復合主軸正對的景觀節點、步行休閑綠道正對的公園節點、中心建筑標志和山峰景觀標志。同時,沿白沙溪、桐溪的路段將設置專用步行或自行車專用道,形成適合散步健身的濱水景觀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