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表演“非遺”展示才藝比賽
過去的一周,民俗文化在婺城區、在乾西鄉唱著主角。10月26日,正是乾西傳統節日“九月廿二”的日子,婺城區第二屆民俗文化藝術節準時“開節”。經過婺城區委宣傳部、區文化體育局、區婺促進會,乾西鄉黨委政府、乾西鄉湖頭村兩委一個月的精心準備,在婺城區文化館的積極協助下,湖頭村文化禮堂大舞臺、休閑廣場擺開了一場民俗文化盛宴。
總有一個節目讓你笑容滿面
民俗表演仍是本屆民俗文化藝術節的重頭戲,除了延續去年首屆藝術節的區、鄉(乾西鄉)兩臺優秀民俗節目展演外,今年新增了一臺金華地區優秀民俗節目展演。這臺節目,成為本次藝術節新亮點。
歡慶鑼鼓《祥鈸》首先開場。這個來自義烏東洲社區藝術團的節目,充分展現了鑼鼓音響強烈、節奏鮮明的樂器特色,使藝術節熱鬧、喜慶的氣氛得到了充分烘托。快板《湖頭年年新氣象》由乾西鄉湖頭村表演隊表演,該節目為去年藝術節快板《金華有個湖頭村》之續篇,讓“老觀眾”一見便有了會心的笑容。節目中,男記者與村姑一問一答,充分展現了湖頭“新氣象”。而村姑們清新的形象、甜美的聲音,加上快板明快的節奏,令觀眾享受藝術同時,又品味出乾西鄉民、湖頭村民迎賓納客的熱情。
此次,金華地區優秀民俗表演共精選了10個節目,個個精彩萬分。其中的民俗舞蹈《十八蝴蝶》來自永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僅“飛”進過北京人民大會堂,還曾“飛”出國門:18名少女身背竹篾紗布制作的蝴蝶造型道具扮演彩蝶,另加4名少女扮演花神,組成群舞,賦以悠揚的樂曲,妖嬈的舞姿,美不勝收……不過,由于場地限制,有細心觀眾發現,當天的《十八蝴蝶》,只有16只“飛”進湖頭村文化禮堂大舞臺。
優美的舞姿令人叫好,激烈的摔跤則讓人驚呼。出自磐安的民俗游戲舞蹈《大力摔跤王》,切切實實讓現場觀眾提心吊膽了一回。該節目與婺劇《啞背風》有異曲同工之處——皆屬一人分飾兩角。由于演員技藝精湛,在激烈的摔跤動作中,突然表現出“失控”場面,險些將“對角”摔下舞臺。逼真的動作場景,令現場驚呼不斷。還有最后的壓軸節目,義烏大陳鎮羅漢班選送的民俗絕技《滾叉》,充分展示了“人叉合一”的境界,叉子在人的手臂、肩、胸之間自如繞轉,花樣迭出。特別是最后亮相造型時,漢子們以人身疊“塔”,最后還將一位小演員用長戟送上了第五層“塔”頂,讓人驚呼之余,忍不住欽佩演員之絕技。
“看電視,我就喜歡看文藝節目。你說,自家‘隔壁’有現場文藝演出,我還不得早點趕來觀看?!”58歲的李大媽告訴記者,她是臨近的竹馬鄉人,當天一大早就趕來乾西參加藝術節、觀看民俗表演了。對于當天的節目,李大媽笑著連連稱“好”:“這么好的節目,看看真當有味。想不到,我們金華的民俗表演水平這么高,太難得了。可惜節目少了一點,還沒看過癮就結束了。不過,下午我還能再來看。真心希望這個藝術節年年都辦下去,我也能年年來看表演!”精彩的節目,不僅讓大媽看得樂不可支,現場的“小毛頭”也毫不含糊地豎起了大拇指。4歲的成成是父母帶著來參加藝術節的,一個多小時的節目,小家伙竟然認認真真從頭看到了尾,甚至最后一個節目結束后,他還顯得意猶未盡。面對記者,成成萌態十足地評價著《滾叉》最后的造型:“他們爬上去,搭得這么高、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