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封匿名的表揚信引出的故事
“主動服務于乘客,乘客有求于自己時,她都能熱情帶上微笑作解釋,一路上站立服務,用溫柔的聲音,一一報站……”日前,一封沒有署名的表揚信投遞到本報,折皺的紙張,幾經修改的詞句,一筆一劃間透露著提筆人的真誠和慎重。后經核實,這位被表揚的主人公就是K705線路的乘務員徐燕紅。
今年41歲的徐燕紅留著短發,聲音甜美親切,一笑起來,兩個深深的酒窩也跟著笑起來。8年前,徐燕紅用辛辛苦苦攢的20多萬元買了一輛客車,跑起金華至洋埠的城鄉客車線路,由于線路不錯,當時的徐燕紅每天都能來回跑上8趟,一天下來基本都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因為車主大多都是本地人,車與車之間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親密合作方式,如果哪一輛車一趟車坐不滿乘客或是乘客過多,就會打電話給其他車,進行調整。到后來,徐燕紅索性當起了老板娘,把車子承包給別人,“盡管承包給了別人,但是很多事還是要親力親為,半夜接到承包戶的電話那是常有的事,不是車子拋錨了,就是跟乘客有矛盾了,很辛苦。”回想起自己當車主的日子,徐燕紅直言太累。
2010年1月,市城鄉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負責市區城鄉公交及道路客運。原城鄉公交車都由市政府統一將市區城鄉短途客運個體掛靠車輛收購后,交由市城鄉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進行運營管理的,所以現有的司乘人員大多原是車主,徐燕紅就是其中一位。剛開始的她或多或少也有些不甘心,但想起自己的辛苦,以及在其他車主的開導下,徐燕紅調整了自己的心態,當上了一名503城鄉線路的乘務員。
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就顛覆了徐燕紅對“乘務員”的理解,“我以前做生意的時候,報站名都講的是土話,后來在崗前培訓上,我知道了要當一名合格的乘務員就要要站著報站、要微笑對客、要熱情服務,還需要規范用語,很不容易啊。”好在徐燕紅從小的性格就很開朗,是個出了名的“自來熟”,工作后,不僅盡到自己的職責,還跟乘客們打成一片,報站時,也先報一遍普通話,再報一遍土話,有的老乘客一上車就說:“今天又坐你的車,真運氣!”
徐燕紅剛開始工作時,正值青春期兒子剛升上初中,因為忙碌,照顧兒子的工作就落到了丈夫的肩上,因為503線路的始發站在汽車南站,每天丈夫都要陪著她早起,把她送去上班,“是丈夫幫我頂起了半邊天。”今年9月開始,徐燕紅成為了K705公交線路的一員。
多年的磨練雖然沒讓徐燕紅煉就“火眼金睛”,但她勤能補拙,堅持詳細詢問每一個乘客的目的地,告訴他們最近、最便捷的線路,“我碰到過很多‘稀里糊涂’就上車的乘客,經常坐錯站,甚至坐反了,所以我就多長一個心眼,多問一句,避免他們走冤枉路。”她還碰到過少數倚老賣老的老人,年輕人不讓座就破口大罵,這時徐燕紅就會上前去說兩句“公道話”:“尊老愛幼的確是中華美德,但我們的線路很長,很多年輕人可能也很勞累,需要我們乘務員發揮作用了,這靠的是自覺而不是強迫,互相體諒一下會更好。”
K705公交線路總長36公里,沿途有十多個停靠站,每天早上6點30分發車,每次徐燕紅都要提前半個小時到始發站,把車子里里外外徹底地打掃一遍。常坐她車的乘客們都親切地喊她一聲“燕紅”,有的乘客還帶了東西硬要塞給她,有時是一袋蘋果,有時是一籃玉米,但是徐燕紅從來不肯收。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工作這么多年,一次都沒有碰到過難纏的乘客,我覺得每一個乘客對我都很友好和禮貌。”從工作到現在,徐燕紅基本上每個月都能收到兩次以上的感謝信或者表揚電話,每一次她都很感動:“我只不過是做了本職工作,竟然能有這么多人記得我,真的很謝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