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2月,浙江省衛生廳面向全省縣級公立醫療衛生單位發文,要求實施“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婺城區衛生系統自我加壓,同一時間將該工程延伸至基層各鄉鎮(街道)醫療機構。如今,近兩年時間過去了,我區“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實施情況如何?近日,金華市廣播電視臺綜合頻率邀請婺城區副區長方錦瑞,婺城區衛生局長錢學華、副局長申桂成、徐康做客直播間,就“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實施后,對推動婺城醫療事業發展產生的影響作了全面探討。記者對該節目作了記錄和梳理,通過本期“衛生與健康”,以問答形式,讓讀者直觀感受“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為婺城百姓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深遠意義。
記者: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生病在所難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和醫療越來越被公眾所關注。改善城鄉醫療資源配置、提高全民醫療保障、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成為各級政府和衛生部門重要的民生實事。為此,婺城區衛生系統于2012年年初實施了“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請問,老百姓該如何理解這個工程?
方錦瑞:“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簡單的說就是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單位通過建立和完善醫療服務和臨床用藥的管理制度和監管措施,增強醫療服務的透明度和服務效能,提高科學合理檢查、治療、用藥水平,有效預防和遏制醫藥購銷領域的不正之風,從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高群眾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的工程。我區于2012年開展這項工作,工作重點是“保障質量、改善服務、公開透明、提高效能”。
記者:“保障質量、改善服務、公開透明、提高效能”,這是我們陽光用藥工程的工作重點,那我區衛生系統是如何具體操作、落實到位?
方錦瑞:當前,群眾對醫院和醫生最不滿意的地方是看病時檢查多、藥品多、費用貴,而溝通較少、服務較差。陽光用藥工程就是對這些問題進行整改,把不滿意變為滿意或較滿意。措施之一是規范藥品的采購和使用。藥品的采購我們堅決做到五個統一,就是統一招投標、統一采購目錄、統一網上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這么做的好處是降低藥品采購成本、保障藥品質量、方便監督和管理、減少采購過程中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在藥品的使用上,我們出臺更嚴格的監管手段。目前,全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均建立了新藥引進討論評估制度和備案采購制度,定期開展全處方點評、處方規范化自查、藥品使用量排名分析、抗菌藥物使用分級管理等活動。同時對醫師亂用、濫用藥物的行為予以糾正和處罰,使藥品的使用更加科學、合理、規范。措施之二是轉變服務模式,改善服務質量。我們以往的醫療模式都是醫生占主導地位,醫生怎么說患者怎么做。現在,我們要求采取醫患協商模式,病人做什么檢查、用什么藥、選什么治療方案雙方商量著來。通過溝通,達成雙方都認可的適合的意見。讓患者看病不再是被動的,他能從醫生那里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需要什么檢查和治療、價格是否能夠承受等等信息,整個過程明明白白,這樣也有利于醫患關系的融洽。措施之三是加強醫療服務信息公示。我們的每一家醫療機構都對藥品使用監管結果進行公示,對醫院“陽光用藥”信息進行公示(比如均次費用是多少、平均住院日是多少、抗菌藥物使用比例是多少等等共計9項內容)。這些信息的公開,有利于群眾參與對醫院、對醫生的監督和評判。措施之四是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今年,我區開展了廉潔誠信醫院創建活動,活動通過廉潔文化建設、打擊醫藥回扣、完善績效分配考核、建立醫德醫風考評和廉潔誠信檔案等內容,扭轉多年來醫院下創收任務從患者身上抓效益、醫生利用職務便利謀私利的惡習,重塑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讓治病救人回歸純粹和神圣。
記者:陽光用藥工程實施已近兩年,成效如何?
方錦瑞:工作成效不敢說,群眾才有這個發言權。在這里,我只能簡單地說兩個數據。第一個數據是均次費用(就是患者看一次門診或住一次院平均需要花費的錢),2010年全區門診均次費用是81.45元,今年上半年是76.04元;住院均次費用2010年是5196.05元,今年上半年是5019.17元。3年來保持負增長,這說明患者近幾年的就醫費用還是有所減輕的。第二個數據是藥品占醫療收入的比重,鄉鎮衛生院從2010年的85%左右下降到目前的68%;縣級醫院從2010年的72%下降到目前的57%。這說明醫生開大處方的行為少了,濫用藥的現象有所遏制。當然,幾個數據說明不了全部問題,也代表不了患者的直觀感受,只有群眾對醫療衛生的滿意度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才能顯示價值,才是有意義的。
![]() |
記者:聽了您介紹的這兩組數據,我們可以宏觀的看到陽光用藥的成效,成效好與壞其實老百姓最有發言權,也只有百姓才能給出一個肯定或否定的評價。目前,老百姓當中有這樣的擔心: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后,采購成本下降了,那藥品質量是否會因此出現問題呢?請問,這種擔心有必要嗎?
方錦瑞:我覺得沒必要擔心這個問題。我們在藥品招標、配送、存儲、使用過程中有專門的監督和管理機制,確保藥品質量。首先,省藥械中心在招投標前對所有醫藥生產、配送廠家資質(包括存儲條件)均經過嚴格審核,確保質量關;其次,省藥械中心招投標時采取雙信封制。所謂雙信封,就是中標的產品既考慮價格也注重質量,只有性價比高的產品才能入圍,價低質劣的產品不能入圍。即使入圍后廠家降低藥品質量,醫療機構使用時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將直接向藥械中心反饋,藥械中心將根據檢測結果停止該藥品的供貨權。因此,生產廠家一般情況下不敢這么做。此外,近幾年,我們的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加強了與藥監部門的合作,對藥品使用中的質量問題采取聯合監管措施,盡力保證每個批次藥品的質量安全。當然,發生個例問題在所難免。
記者:通過對一些鄉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病人的現場采訪,我發現老百姓對我們婺城區的醫療服務基本都表示滿意,這說明婺城區衛生系統工作比較到位。那么,婺城區民營醫院是否同步實施了“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
錢學華:婺城區的民營醫院多是營利性醫療機構,非政府舉辦,他們的藥品采購有自己的正規渠道,藥品采取加成銷售,醫療服務價格經過物價部門審核同意后進行市場定價。因此,“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在民營醫院是參照公立醫院的做法進行實施,民營醫院必須執行醫療服務信息公示,尤其是收費價格公示,讓患者能夠明白消費。同時,我們建立健全醫療服務投訴舉報機制,加強民營醫院醫療服務規范化檢查,加大對虛假廣告、非法行醫、過度醫療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記者:近年來,婺城區對醫療服務這一塊有什么改進措施?
徐康:改善醫療服務首先得改善醫療硬件設施。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先后完成了鄉鎮衛生院改造、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造任務;區一院遷建工程正在進行之中;區二院新大樓建設也即將上馬。同時,更新了部分老舊醫療設備,引進彩超、CR等新儀器,滿足群眾就醫需求。第二塊工作是提高診療水平。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督導檢查,持續改進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自去年開始,我們累計開展檢查整改活動7次,通過檢查促進質量提升。二是加強人員培訓、開展急診應急演練,提高臨床處置能力,今年全區所有醫療單位至少開展4次以上針對不同疾病突發情況的處置演練,強化了處置能力。三是加強和大醫院的交流合作,引進人才和技術。四是促進醫院等級提升,提高綜合服務能力。今年區二院申請二乙綜合性醫院創建,目前已完成評審工作。第三塊工作是完善績效考核、轉變服務態度。現在,醫院不再下創收任務到科室和個人,績效考核注重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同時,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記入個人檔案、列入年終醫德考評并和獎懲掛鉤,這些措施的推行都有助于醫療服務的改善。
![]() |
記者:毫無疑問,老百姓對醫藥回扣深惡痛絕,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有這么多的制度和措施,不知能否解決醫藥回扣問題?
申桂成:受經濟利益驅動,的確在一些地方出現過醫生、藥師甚至是醫院領導收受醫藥代表回扣,這種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令人不齒,也為法律所不許。對于醫藥回扣現象,我們一直采取嚴厲打擊的態勢,實施陽光用藥工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在于此。我們不能說實施了陽光用藥工程,醫藥回扣問題就會徹底解決,但起碼有幾個方面的幫助。一是統一藥品招投標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壓縮藥品利潤水分,縮小回扣空間。二是規定藥品采購比例,減少可疑回扣藥的使用數量。從經驗上判斷,國家基本藥物物美價廉,一般不存在回扣空間。因此,我們規定國家基本藥物基層衛生院采購比例不低于80%,縣級公立醫院不低于35%(明年起不低于50%),從而限制可疑回扣藥的使用數量。三是每月實行藥品使用數量金額排名監控,及時處理可疑藥品。對于排名前十位,尤其是前三位的藥品重點分析研究,發現違規使用或存在嫌疑的,立即停止采購甚至剔除出采購目錄。四是建立醫德考評制度,從制度上約束和引導廉潔行醫。我們規定醫德考評不合格人員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職稱晉升、公派學習等機會,情節嚴重的接受政紀法紀處理。醫藥回扣治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多方參與,我們真誠歡迎廣大患者加強監督,會同紀委監察部門一起把整治工作做得更好。
記者:下一步,婺城區的“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工作目標是什么?
方錦瑞:“醫療服務陽光用藥工程”的根本目的是為群眾提供高質、高效、透明、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百姓最期盼的就是在家門口的醫院能看好病,能解決疾苦、恢復健康,所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我們將盡最大能力改善衛生設施設備,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
記者:此次溝通和交流讓我們對醫療服務陽光用藥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我們能體會到廣大醫務工作者為群眾衛生事業付出的辛勞,感謝你們為此付出的努力。晉朝詩人楊泉說過,“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我想,當我們的醫務人員真正做到仁心仁術時,我們的醫療工作一定會更加和諧、陽光。
方錦瑞:陽光醫療服務,離不開政府的規劃投入,離不開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更離不開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參與配合。在這里,我也希望我們的醫護人員和患者在今后的診療服務中多一些溝通和交流,多傾聽對方的聲音,多考慮對方的感受,彼此間多一份理解、少一些猜忌;多一份感恩、少一些仇視;多一份關懷、少一些對立,共同建立和維護和諧的醫患關系,共同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