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的雙“11”狂歡中,他收獲了2000多單交易,10多萬元營業額
20歲時,他是講臺上授業解惑的數學老師,每月拿著300多元的工資,對未來從未抱有過多幻想;30歲時,他借調成為政府部門的秘書,工作中,漸漸接觸到蓬勃發展的工業,在大時代的浪潮中,毅然決定下海“撈金”;34歲時,他為年薪百萬的經理職位遞上辭呈,懷揣著對工業設計這一朝陽企業的希翼,吸納賢才,以工業設計“超市模式”開啟了電商發展的新模式。他,就是金華市首創五金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康春來。
一次“借調”,讓他看到工業浪潮中的先機
38歲的康春來出生于書香世家,其父親就是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20歲時,“子承父業”的康春來從西南師范畢業,分配到金華一所中學擔任數學教師一職。
在10年的從教生涯中,康春來每天與數字、粉筆、黑板打交道,期間,結婚生子,購房還貸,對未來最大的愿望就是:擁有一輛摩托車和1萬元的銀行存款。
不過,這樣波瀾不驚的日子卻因為一場“借調”,發生了改變。“當時,婺城區經貿局有個秘書職位空缺,到我們學校借調人才,在一番考察之后,他們最終選擇了我。”
經貿局,顧名思義,要負責當地經濟運行調節和當地工業企業管理和指導工作,協調行業結構優化,推動行業加快發展。在經貿局擔任秘書期間,康春來每天要接觸到大量的工業企業,對它們的發展可謂是了如指掌。看到隨著改革開放步伐逐步壯大起來的工業企業,帶動一批“先驅者”發家致富,這令喜歡挑戰的康春來也蠢蠢欲動:“既然我對企業管理和宏觀政策那么熟悉,何不借助這個浪潮‘下海’當個職業CEO(總經理),博出一個精彩未來呢?”
很快,他碰到了機遇。“當時,上海一家準上市集團公司在全國進行招聘職業CEO,工資待遇非常可觀,企業的發展前景也不錯,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名。”轉戰商場,康春來沒有給自己留后路,他毅然決然地向單位遞了辭呈,拋掉了“鐵飯碗”,輕裝上陣。
第一次應聘,全國共有29人報名。他們或是大型企業的高管,或是高等學府的人才,職位之爭異常激烈。康春來卻是唯一一個沒有到場的應聘者。“報名的時候,同事都說這種好事輪不到我,我也對這家公司的招聘心存疑慮,想著要到上海面試太麻煩,有什么電話里聊聊算了。”不過,這并不影響他的發揮,在與其公司副總裁一番電話交流之后,對方還專程趕到金華與康春來見了面,之后,康春來順利進入第二輪面試。
第一輪卡掉了15人,第二輪剩14人,第三輪剩下7人,他輪輪挺進,這7人被編成2、2、3的小組,被派送到集團全國各個事業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學習,最終擇優選出1名總經理,2名副總經理。康春來說,以前,不管是老師,還是政府部門的秘書,都是日復一日的常態化工作,但自從到了企業以后,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變成了一個決策者,“底下有上千號人跟著我,如果我做得不夠好,他們很可能就會丟了工作。”這就意味著,他首先要通過提高自己來帶領整個團隊共同進步。為此,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他每天堅持工作14個小時以上,像一塊干涸許久的海綿吸取著各種專業知識。
這樣的付出最終為他拔得頭籌。一個月后,相比人家寥寥幾頁的工作報告,康春來以80頁的優勢獲得了集團董事會的一致認可。在他的調研報告中,不僅分析了企業現狀、優勢、問題、對應措施和對未來的規劃,還細心地制作了目錄、引言和章節,整個報告就像專業機構出具的行業調研報告一樣堪稱完美,這也讓他如愿坐上了總經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