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白龍橋鎮保障重點工程建設、推進重點工作回眸
“克難攻堅的過程,就是狠抓落實的過程,就是群策群力的過程,就是推進趕超發展的過程。”日前,婺城新城區管委會副主任、白龍橋鎮黨委書記吳見孫表示,全鎮干部要為白龍橋建設“兩富”現代化都市核心區首善之鎮努力奮斗。
2013年,全鎮上下轉變作風、振奮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和婺城新城區部署的任務要求,全鎮干部取消雙休日和節假日,集中開展了“正風提效、攻堅克難”及“百日服務”等活動,共圍繞48件省、市、區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水環境綜合整治、“三改一拆”等重點工作攻堅克難。一年來,不少重點工程、重點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三改一拆”全力以赴完美收官
![]() |
去年底,白龍橋鎮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集中整治拆違行動,26個違建點被順利拆除,違建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這也標志著,全區任務最重的白龍橋鎮圓滿完成了全年21.5萬平方米的“三改一拆”行動違法建筑拆除任務。據統計,白龍橋鎮全年共拆除違法建筑141宗21.6萬平方米,改造舊廠區17.8萬平方米,關停非法采砂、制砂場28家。
自去年3月全區“三改一拆”行動實施以來,白龍橋鎮迅速行動,嚴格按照“六先拆,一必拆”的要求,以拆除違章建筑為重點,部署推進拆違工作。鎮“三改一拆”專職人員分赴各管理處、村開展督促指導工作。同時,白龍橋鎮利用宣傳車、廣播、橫幅、標語、宣傳窗、會議等多種載體廣泛深入宣傳動員,各村紛紛召開“三改一拆”動員會,加強輿論引導,讓“違建必拆”成為普遍共識。為使全鎮“三改一拆”工作有力有序推進,該鎮還推行了“農戶自己拆、政府集中助拆、快速反應機制拆”的工作機制。全鎮上下統一思想,齊抓共管,營造出了良好的拆違態勢和氛圍,形成了有效合力。
據了解,白龍橋鎮嚴格按照“六先拆”和黨員干部“三帶頭三不準”等要求,在前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二環路、虹戴公路、白湯下線、330國道主干道旁的違法建房,群眾反響強烈、黨員干部帶頭違建及影響重點工程建設的違法建筑、土地衛片監測圖斑中的違法用地等為重點整治對象,進一步細化完善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拆除違法建筑等具體方案,并做到與鎮村規劃實施、“四邊三化”整治、水環境治理、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建設等工作相結合,注重拆后復耕、建房審批、巡查控制等階段的管理工作,切實把“三改一拆”工作做深、做細、做扎實。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力推進“三改一拆”工作中,全鎮的黨員干部帶頭作表率,抓落實。2013年4月8日,三聯村黨員章建成帶頭響應“三改一拆”行動,主動要求對家中100多平方米的違法建筑實施拆除,在他的帶動下,該村另一戶違法建房戶也主動配合拆除。“我是黨員,理應帶頭拆違。”筱溪村老支書鄭良云為了讓“三改一拆”工作能在村里有序推進,5月19日一大早,他就帶頭拆起了自家的違建廠房和制磚廠。12月27日,潘村垅村支書黃根彬自己找來挖機、工人,主動拆除了自家1000多平方米的違建廠房。他表示,作為村干部,應該帶頭示范。
一年來,白龍橋鎮對違法建設嚴格根據“六先拆”原則逐一研究,制定方案,區分輕重緩急,陸續組織了10多次強制拆違行動,并通過政府助拆、動員自拆等方式,做好相關群眾思想工作,確保違建拆除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三改一拆’還得到了國土、規劃、公安、醫院、供電等多部門的大力配合,才得以順利推進。”鎮長包純正表示,在拆除違法建筑的同時,白龍橋鎮將嚴厲打擊各類新增違建,積極清理整治歷史遺留的存量違建,推進中心鎮健康發展,加快美麗新農村建設步伐,為白龍橋社會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記者月映紅)
5個月完成益塘地塊政策處理
![]() |
自2013年上半年,白龍橋鎮開展“正風提效、攻堅克難”活動以來,全鎮加快了重點項目、重點工程的政策處理工作,保證項目健康有序推進。有著16項27件省、市、區重點工程、項目的白龍橋管理處創新工作方法,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其中涉及白龍橋管理處轄區內的96畝土地的益塘地塊,該管理處僅花了5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政策處理工作。
益塘地塊西靠紫金南街,北接賓虹西路,南接330國道,涉及到白龍橋三聯村四個生產隊以及益塘自然村的83個農戶,工作難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從去年1月份開始,白龍橋管理處就專門成立了工作組進駐益塘地塊,做好宣傳教育、青苗清點賠償等工作,打響、打好益塘地塊政策處理攻堅戰。前期,白龍橋管理處通過張貼通告、入戶交心等方式,大力宣傳補償安置政策和標準,并講解益塘地塊建設的意義,努力爭取農戶對益塘地塊項目建設的理解和支持。同時,白龍橋管理處定期召開三聯村兩委會、村民代表會,凝聚相關村干部的力量,讓他們參與到政策處理工作中,并把項目建設的要求和意義告知群眾,共同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
“其實,益塘地塊在2003年已經完成土地征用工作,但是存在些遺留問題,不少農戶要求差價補償。”白龍橋管理處總支書記包春女表示,政策大家都一致,不可能有差價補償的做法,所以政策處理難度很大,要得到農戶的理解和支持,必須提高政策處理工作的透明度,確保政策到位、程序合法、公平公正。
針對青苗補償款的問題,白龍橋管理處請專業評估機構對苗木等資產進行評估,并公示。“數量不符”、“苗木價格太低”……不少農戶對評估結果不滿意,始終不能達成一致,使政策處理工作陷入僵局。面對不理解、不支持政策處理工作的農戶,管理處、村干部發揚“5+2”、“白+黑”的精神,主動上門談心,了解農戶的需求,并詳細記錄下農戶的問題,請專業評估機構重新進行評估。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工作組就解決好了83個農戶、180多萬元青苗補償款的發放問題,并于3天內完成了益塘地塊64146平方米的地面附著物的清表工作。
通過5個月的努力,益塘地塊政策處理工作已全面完成。(記者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