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四條城區道路都有聯系領導、網格長和路長
近日,家住婺城區白龍橋鎮的孫榮云同往常一樣,從家里步行到菜場買菜。一路走來,他發現華電路沿線不少人正拿著鐵鍬、掃把在清理垃圾,一些衛生死角被清理干凈。在婺城區委書記陳曉的帶領下,該區主要領導干部走上街頭,正在用實際行動為城市整潔加把力。
按照婺城區市區道路路長、網格化管理分解表,陳曉是解放西路853號小弄、鳳飛巷等13條道路的聯系領導,每條道路還有部門聯系領導、網格化責任人、街道辦事處責任人、路長。婺城區在城市管理中推出“路長制”,轄區道路形成五層監督反饋網絡。第一層是網格化責任人,都是路段所在社區干部,對路段上的所有情況進行監管;第二層是街道辦事處責任人,以社區所在街道的工作人員為主,平時負責幫助和配合網格化責任人做工作;第三層是路長,都由街道領導擔任,為整張“網”的核心;第四層是區聯系領導;第五層是部門聯系領導,主要負責協調、處理難解問題。截至目前,該區已有494條道路被“認領”。
“路長制”的推行已有初步成效。以往每到晚上,新獅街道芙峰街都十分熱鬧,道路一側水果等攤販吆喝聲此起彼伏,占道經營、店招亂設、車輛亂停等現象比比皆是。推行“路長制”后,除了“門前三包”,相關責任人還加強了日常監督檢查和夜間巡查,嚴查亂倒垃圾、門前亂設店招等行為。經過幾天管理,芙峰街的衛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臨街店鋪占道經營、店外經營的現象大為減少,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婺城區城管辦主任袁俊平說,推行“路長制”,明確全面負責該路段管理的責任人,通過整合城市管理資源,做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互動共治,建立市容秩序、環境衛生、基礎設施、便民服務等市容市貌網格化管理聯動新機制,逐步引導市民自覺養成講衛生、講文明的良好習慣。“路長制”的推行還有利于明確屬地管理和倒查責任。“過去,由于沒有明確具體責任人,很多小事到最后都成了各單位‘踢皮球’的煩事。比如一盞路燈壞了,最后都會牽扯到眾多部門。如今明確了責任,問題好解決多了。”
陳曉說,舉全區之力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是順民心的出發點,促發展的落腳點。據介紹,自8890開通以來,反映婺城環境方面的投訴500多件,占投訴總量的一半左右,說明改善環境是老百姓的強烈呼聲。春節到了,回鄉婺商如果看到家鄉環境變好了,更能激起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