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高的個頭,黝黑的皮膚,壯實的身材,說話做事成熟穩重,種植、銷售茶花時一絲不茍。這就是余程浩,一個90后的帥小伙。
1993年,余程浩出生在了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親以種植苗木為生。正因為這樣,余程浩從小就經常會跟著父母親到地里燒水、除草……做一些簡單的農活。這樣的經歷,讓他從小就與家鄉的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喜歡上了苗木種植這一行業。
“在父母親的影響下,我對苗木種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余程浩說,“在大學里,我學的專業就是園林設計,畢業論文也是有關茶花養護與管理方面的。”
2012年6月,余程浩從大學畢業了。畢業后,他在自己大學所在的城市——杭州找了一份工作。然而,3個多月后,他便辭去了工作,回到了家里,準備跟著父母親一起種植苗木,“到公司上班后,我才發現自己并不適合每天都坐在電腦前,而是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再加上父母親希望我能接他們的班,所以我就回來了。”
雖然從小就開始接觸茶花,對茶花種植、養護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余程浩并沒有因此而自滿。回到家后,他選擇從零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有關茶花種植、養護方面的基礎知識。隨后,他又跟著父親學習銷售技巧。慢慢地,他便開始獨自一人負責家里的茶花種植和銷售,而父親則負責綠化苗木種植和銷售,父子倆分工明確,互不干擾。
看到兒子能回家跟著自己種植茶花,父親余榮富很是欣慰,“現在,我希望他能放手去做,大膽地去闖一闖。”
而最讓余程浩難忘的是自己賣出第一棵茶花的經歷。有一次,一位來自云南的客商到茶花園里購買茶花,而當時只有余程浩一人在家。于是,他便“硬著頭皮”向客商介紹了茶花的品種和基本的養護方法,并和客商討論價格。經過一番交流,客商對眼前的年輕小伙刮目相看。最終,雙方達成了購買協議。
“正是那次銷售經歷,讓我覺得花農不僅要懂得種植,更要懂得銷售,這樣才能掙到錢。”余程浩說。那以后,余程浩便更加注重學習和積累銷售經驗。
為提升自家茶花的知名度,他還積極利用茶花節等節會的有利時機,向外來的游客、客商展示自家的茶花,并通過網絡平臺發布銷售信息。此外,對每一個客商,他都是真誠對待,與對方建立良好的關系,“其實,在銷售過程中,雙方要彼此信任,不能弄虛作假。”
現在,余程浩每天要管理幾十畝的茶花。為照看好每一棵茶花,他每天4點多就起床到茶花園里澆水、除草,直到11點30分才回家休息。吃完午飯后,他又得到茶花園里干活,有時還要忙到晚上。同時,他還要經常開著車,把茶花運到外面的市場上去賣,或者是送到客商手上。
“你看,我的皮膚之所以這么黑,都是太陽曬的,哈哈。”指著自己身上的皮膚,余程浩笑著說。
付出總會有回報。在余程浩種植茶花的第一年,茶花銷售額就超過了7萬元。現在,茶花園已經有了穩定的客商,銷售量也漸漸增加。
對于自己的未來,余程浩心里早有打算,“除了要種好每一棵茶花,還要繼續學習銷售經驗,擴大種植規模,把自己的茶花推銷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的人知道竹馬鄉的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