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管建,抓整治,和諧宜居的人居環境有效優化
近年來,我區根據“優配套促改善,嚴整治促宜居,精管理促發展,強民生促和諧”的工作思路,堅持以人為本,圍繞重點,破解難題,積極推進和諧、宜居城市建設。
1.優配套促改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去年,共投入700多萬元,用于市政公用設施、園林綠化管養和環境衛生保潔,修補路面1.5萬平方米,平整土地16.99萬平方米,補種綠化9.16萬平方米,綠化管養面積約436910平方米,增加公園環境衛生設施20處。“三改一拆”強勢推進。拆除違法建筑174.8萬平方米,違建存量明顯減少。改造舊住宅小區13.78萬平方米、舊廠區32.42萬平方米、城中村29.87萬平方米。城西街道二七新村改造有序推進,完成改造方案編制,拆除建筑2.1萬平方米,啟動安置房建設。一環路貫通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40%,打通5號路、四聯路等斷頭路。城市治堵有序開展,完成6個主要堵點改造。增加停車設施36處,施劃停車位2527個。李漁路優化工程竣工,杭長客專婺城區段紅線內征遷全面完成,婺劇院連接線完工,賓虹西路拓寬工程、二環跨滬昆公鐵立交橋工程進展順利。
2.嚴整治促宜居,不斷優化城市生態環境。全面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出臺“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啟動回溪、通園溪、白沙溪、桐溪等小流域專項整治。關停搬遷沙金蘭水源涵養區畜禽養殖場95家、鋸板廠49家,完成莘畈水庫污染整治和濕地工程建設,居民飲用水源水質良好。森林婺城建設深入推進。完成平原綠化5200畝、山地造林3000余畝、義務植樹150萬株。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嚴格項目準入機制,印染、造紙、化工、電鍍等重污染高耗能行業整治有序推進,電鍍行業掃尾工作通過市階段性驗收,污染減排項目立項31個,減排效益明顯。
3.精管理促發展,不斷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創建八詠樓等精品社區6個,創建國家級基層群眾自治示范社區1個,取締規范馬路市場5個,修補背街小巷1.2萬余平方米。開展沿街立面整治,確保市區主要街道兩側建筑物整潔美觀,廣告、牌匾設置規范,圍墻護欄完整美觀,市區車輛停放有序,環衛設施、裸露設施等完整、衛生、美觀。強化社會綜合治理,開展村級治安防范工作試點,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及時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創新管理深入推進。開展食品安全“強網清源”集中行動,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鄉鎮全覆蓋。
4.強民生促穩定,不斷鞏固社會穩定基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7元,增長9.6%。惠民實事有效落實,城鎮新增就業11216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167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39.94萬人。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8家,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98%,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成投用。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義務教育均衡區創建活動扎實推進,完成新一輪學區布局調整,改造薄弱學校7所。義務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全面落實。優化公共衛生資源,創建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家,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